民声有约 特色专题 直播泉州 读报 美食 健康 文旅 报料 视频 图片 创客 V R 县区



2022-12-07 08:35:46 来源:泉州晚报

□林轩鹤

目前,全国公共图书馆实际持证读者数量超1.03亿人。2012年,这一数据为2484.51万人。10年间,公共图书馆实际持证读者数增长超过315%。数据增长的背后,折射出公共图书馆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吸引力和服务效能不断提升,公共文化事业和全民阅读事业加速推进。(中国经济网报道)

书籍是人类知识和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一直扮演着传道解惑的重要角色。如今,随着科技不断更新和图书数字化进程加快,各种新的阅读方式凭借便捷、有效、即时交互、多媒体结合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从全天候实体书店到“真人图书”,从24小时自助图书馆到数字云图书馆、从网页阅读到无线移动终端阅读……各地逐步构建多层次、多方式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公共文化服务的享受者转变为参与者、提供者和创造者,串珠成链,涵养着城市的书香气息。

然而,当人们关注的重心放在就业、房子等上面的时候,还有一些人往往无暇顾及阅读。加上功利的色彩、物质的诱惑、焦虑的情绪和浮躁的心态,有时会使静心阅读、快乐阅读成为一种奢望。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崇尚读书的优良传统,如今我们正在构筑强大的文化软实力,着力建设文化强国,就更需要通过培育爱读书、读好书的国民习惯,提高民族整体素质,提升人才专业素养,为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必是读有所得。如果能将读书作为一种爱好,作为第一习惯,自觉修身增智,就能在应对挑战考验中,找到有效之举和创新之道。

推动全民阅读事业,应倡导精品阅读。在当今这个“碎片阅读”爆炸的时代,大多数人习惯于汲取短小、精炼、快捷的信息。一些作品即便是数字特效,也难掩内核的空虚和苍白。而经典作品则文字精练、思想精辟、内涵丰富,让人静下心来,遨游在经典文化的璀璨银河中,感受它的魅力,并且通过经典文化与历史对话,与时代对话,与未来对话。

文化应有“魂”。阅读经典文化,更重要的是要传承经典文化中的精神,通过了解蕴含其中的丰富知识,能深刻体会到先贤数千年传承下来的人生态度、生活原则、道德规范、审美情操。如此,才能让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民族的血脉中。

如今,公共文化事业体系更加健全,推动图书馆事业蓬勃兴旺。譬如,佛山有1300多个“图书馆馆长”,他们管理着开在自家的“邻里图书馆”,利用公共图书馆的藏书资源和家里的书籍定期组织阅读分享活动。

阅读是永恒的,载体却不断更新。人们的阅读载体不断演进,不变的是人们对阅读的热爱,对精神世界的守望。坚守阅读并从中汲取营养,不只是丰盈人们的灵魂,也塑造民族文化的未来。

责任编辑:
泉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泉州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泉州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泉州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泉州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被转载网站、媒体、当事人若认为有侵权之处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③ 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稿费支付事宜。对于使用时未及核实的权利人,可以向本网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 如需合法使用本网站发布的拥有完全版权的稿件,也请直接与本网站接洽。联系电话:22500260,22500194。 联系邮箱:qzw@qzwb.com。

合作:15880996339 0595-2250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