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有约 特色专题 直播泉州 读报 美食 健康 文旅 报料 视频 图片 创客 V R 县区




您的位置: 泉州网>泉州新闻
2022-11-12 08:44:51 来源:东南早报
泉州刣狮(狮阵)发源于福建泉州,由宋至今,数百年来薪火相传,遍布于泉州各地乡村。狮阵帮助闽南人铸就爱国爱家、爱拼敢赢的集体性格特质。

■泉州晚报社记者 吴拏云/文 陈小阳 吴嘉晓/图

泉州刣狮(狮阵)发源于福建泉州,由宋至今,数百年来薪火相传,遍布于泉州各地乡村。狮阵帮助闽南人铸就爱国爱家、爱拼敢赢的集体性格特质。明清时期,不少闽南民众播迁落籍于东南亚及台湾地区。东南亚迄今尚有“青狮阵”“武狮阵”,台湾地区遍布“金狮阵”“宋江阵”等10余种阵头和200余个“艺阵”组织,这些阵头都与泉州狮阵同根同源。2021年,以石狮狮阵为代表的泉州刣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泉州刣狮是集兵战阵法和武艺训练于一体的传统体育表演形式

演武形式于明末清初定型

泉州刣狮(狮阵)发端于宋代,是集兵战阵法和武艺训练于一体的传统体育表演形式。在明代抗倭战争中,为保家卫国,闽南各地乡村练武成风,名将俞大猷以太祖拳棒和兵战阵法训练军民抗击倭寇,所向披靡。这种兵战阵法和武艺训练是为“阵法武术”。至明末清初演化有二:一是套用《水浒传》人物进行摆阵演武,称为“宋江阵”;二是融入“杀狮技击”,称为“狮阵”。在反清复明的民族斗争中,天地会以“杀青狮”暗喻“杀清师”。“杀”者闽南方言为“刣”,故称为“刣狮”或“狮阵”。有些地方的“宋江阵”会舞狮,称“宋江狮阵”。这些阵法演武形式在明末清初定型,是泉州武术发展的成熟阶段和完备标志,成为闽南各地武馆普遍存在的传统演武形式。

据石狮市文化馆馆长黄嘉介绍,泉州刣狮广泛分布于闽南各地,石狮市的卢厝、沙美、东园等乡村的狮阵传承发展至今仍保持古朴齐整的阵法,是狮阵传承的核心区。

狮阵虽同出一宗,但因地理环境和师承不同又各有所尚。如永春县、德化县、安溪县的部分山区有武术和刣狮,没有集体阵法操演;而沿海大多数社区乡村如鲤城区的富美、霞州、延陵,南安市的水头、朴里、桃源,晋江市的大梧塘、青阳、磁灶、金井等,则保留了较为古朴的狮阵。

1990年在泉州成立“国际五祖拳联谊总会”,每年举办年会和武术大赛,发展至今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个武术馆社成为会员单位。近10年来,这些武术团体多次组队参加在泉州举办的“世界闽南文化节狮阵武术大汇演”,增强了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对中华传统文化同根同源的认同感和民族归属感。

狮阵展现闽南人爱国爱家、爱拼敢赢的性格特质

表演中有徒手对练和兵器盘打的展示

演武理念彰显家国情怀

《泉州府志》记载“宋皇族南外宗正司徙泉”,传入“宋太祖拳”和斗阵演武形式。《东京梦华录》记载:“表演时引百余人成行列,击锣者指呼,两两出阵格斗。”这就是泉州狮阵沿袭的古老演武形式。据介绍,泉州狮阵的阵法操演主要有青龙阵、蝴蝶阵、蜈蚣阵、蛇蜕阵、藤牌阵、八卦阵、连环阵等10余种摆绕阵法,有驻阵和战阵四形,还有藤牌兵对阵实战的“长短兵迭用法”。以“五人一组”或“十人一甲”为作战单位,藤牌镖刀在前抵挡,大斧拭刀钩镰枪在后,砍杀钩刺,充分发挥集体协同杀敌的特点。在武术演练方面,其拳术有五祖拳,还有太祖拳、罗汉拳、猴拳、鹤拳等古朴传统南拳;兵器有长兵、短兵、双兵、软兵,还有信手拈来皆为兵器的扁担、锄头、雨伞等农具,应用器械达40余种。对练有徒手对练和各种兵器盘打,有双人对打和多人群打。

明清以来,“泉州刣狮”随华侨足迹远播于港澳台地区以及东南亚各地,特别是在台湾地区注册的“艺阵”组织就达200余个,台湾各高校设有民俗体育系,学习传承狮阵和“宋江阵”。东南亚各地亦有历史悠久的华侨武术馆社练武弄狮,至今尚有“青狮阵”“武狮阵”。

黄嘉称,泉州刣狮(狮阵)保留了中国古代珍贵的十几种阵法,是阵法武术的“活化石”。其演武理念是“练拳头保自己、练狮阵顾乡里”,彰显家国情怀。狮阵帮助闽南人铸就爱国爱家、爱拼敢赢的性格特质,随着时代发展,这种家国情怀转化为建设家乡、热心公益的精神动力。而今,狮阵在节庆民俗庆典活动中,承载着驱邪祈福的美好愿景,凝聚着民众的团结力、向心力,对发展文旅事业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
泉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泉州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泉州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泉州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泉州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被转载网站、媒体、当事人若认为有侵权之处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③ 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稿费支付事宜。对于使用时未及核实的权利人,可以向本网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 如需合法使用本网站发布的拥有完全版权的稿件,也请直接与本网站接洽。联系电话:22500260,22500194。 联系邮箱:qzw@qzwb.com。

合作:15880996339 0595-2250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