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漫谈
-
书 皮
对于包书皮的热爱几乎贯穿了很多日本人的一生,让人感慨于他们对生活的严谨态度。
2020-09-08 16:11:39
-
古籍热与晒书传统
文化经典古籍,作为文化传统,是一种历史的创造和存在,是我们的祖先世世代代发明和积累起来的精神财富。它是我们历史和文化的基础。
2020-09-08 16:15:32
-
想当英雄的老师
郭明晓,新教育新阅读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她会武术,喜冬泳,多次横渡金沙江,原来优秀的老师真的不只会教书啊!
2020-09-08 16:15:32
-
节俭从“一口”惜起
如果每人每天浪费一粒米,测算起来全中国14亿人,一天浪费的粮食就超过26吨。据调查,全国一年浪费的粮食,相当于国人三个月的口粮。
2020-09-06 20:29:09
-
带孩子 找感觉尝甜头
“要对每一个孩子始终充满希望!”帮孩子“找感觉、尝甜头”,孩子在顺境的时候需要,孩子遭受挫折的时候更需要。
2020-09-01 17:03:54
-
过往南京的面影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风范和故事。南京是沟通南北的一块宝地,南北文化、中西理念在这里汇聚、交融,自然造就了南京海纳百川、凝重而不泥古的品性。
2020-09-01 17:03:54
-
精神的富矿
读图书馆的小书山,构建的是我精神的矿山,供应生命取之不竭的正能量。
2020-09-01 17:03:54
-
化作“漫天星火” 集聚“燎原之力”
从第一次党代会的50多个党员,到现在9000余万党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当初的“星星之火”已然成燎原之势,事实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2020-09-01 17:03:54
-
风雨同舟,共济山河
盛夏七月,疫情未却,洪灾倏至,险情当前。大考之下,四方肃然,全国齐心,同舟共济。
2020-09-01 17:00:00
-
当好“庄稼汉”守护“黑土地”
广大干部要当好“庄稼汉”,做好“除草、施肥、夯基”,守护人民群众“黑土地”,让党的事业“稻穗泛金”。
2020-09-01 17:03:54
-
看侨光 吃远芳 我与中山路的故事
心里一直希望整治好的中山路,能变成一条步行街,成为能够展示泉州文化与历史的一个窗口,到时,走进桐城、远芳、福人颐、满堂红,把泉州的美食尝个遍。
2020-08-06 17:03:45
-
偏爱旧时光 ——读董桥的《旧时月色》有感
喜欢一个人不是无缘无故的,因为我也是一个念旧的人。旧书旧友旧时光,往往令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2020-07-30 15:38:09
-
简单就好
人生也如四季,有人这么说。经历过春的明媚,夏的热烈,秋的丰华,再到冬的寂寥。却到最后才知道,简单才是最好的。
2020-07-28 17:35:53
-
黄侃的“圈点”精读法
黄侃曾说:“书是给人读的,尽管在上面批写,不要把它奉为天神似的。”
2020-07-28 17:35:53
-
百读不厌是费曼
这些故事看似闲笔,实则与费曼的科研也互为表里。他总是独辟蹊径,以现有的知识去推导新知,而不是直接记忆公式。没有先入之见,亦不害怕发现自己的错误。
2020-07-28 17:35:53
-
陈庆镛与“实事求是”
在鸦片战争中,琦善、奕经、奕山等重臣,丧权辱国,激起民愤。时任江南监察御史的陈庆镛毅然上书,揭露其祸国殃民之过,最终琦善等人“均著革职”。
2020-07-27 18:10:51
-
另一种富足
那天,我们几个人又一起去郑甲辰的桔园逛逛,查看桔树的长势。品茶间隙,他偶然提到他去年年底雇用同村的一户贫困家庭来帮忙的故事引起我的兴趣。
2020-07-27 18:55:38
-
故乡古厝
母亲说,历来宫脚厝“出书笼”,出了不少举人、秀才,单门口竖起旗杆八对……
2020-07-23 22:15:57
-
蒲扇手上日月长
用蒲扇驱除小讨厌,极力呵护孙儿小宝贝,这就是阿嬤们在夏天时节的场景。
2020-07-22 17:05:00
-
今日大暑
很多人的记忆里,大暑或许有保留着这样的画面:入夜时分,吃过了晚饭,一家人端着躺椅、凳子来到院子里,与满天繁星两两相望。
2020-07-22 15:00:00
合作:15880996339 0595-2250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