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有约 特色专题 直播泉州 读报 美食 健康 文旅 报料 视频 图片 创客 V R 县区



您的位置: 泉州网>泉州新闻
2023-09-11 00:25:25 来源:泉州晚报
在山城德化,有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因各种原因无法到学校上课学习。为了让这群孩子也能够“上课”,德化县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送教上门,定期到孩子们的家中“上课”,送去温暖。

泉州网9月11日讯 (记者 陈明华 文/图)在山城德化,有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因各种原因无法到学校上课学习。为了让这群孩子也能够“上课”,德化县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送教上门,定期到孩子们的家中“上课”,送去温暖。昨日是第39个教师节,近日,记者跟随两位特教老师,体验她们如何给孩子送教上门。 

张老师为小花按摩放松

发动身边人 关爱残疾儿童

上周,随着新学期开启,德化特教学校的老师在教学之余,也开始忙着准备送教上门。

8日上午,张春燕老师带上米、食用油等慰问物资和教学材料,驱车来到位于德化县城城东的金泓顺小区,给送教上门对象小花(化名)上课。

“你们来啦,快请进。”小花的妈妈许大姐看到张老师等人,热情地招呼进屋喝茶。许大姐告诉记者,张老师已经上门送教好几年了,非常关心他们。

小花是家中老二,今年13岁,出生后因黄疸过高,且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导致重度残疾,平时只能躺在床上。在她6岁时,德化特教学校将其纳入送教上门对象。从那时起,张老师每隔一两周就会上门送教一次。

“这样舒不舒服呀!”张老师脱掉鞋子,坐在小花的床上,边帮她按摩、活动筋骨,边温柔地和她沟通。孩子长期卧床,肌肉非常容易僵硬,需要进行按摩放松。为此,张老师特意多次到泉州市特教学校,向盲人按摩班的学生们学习专业按摩技巧,回来再帮小花按摩放松、活动关节,防止肌肉萎缩。张老师还教会了许大姐按摩放松的手法,让她平时多帮孩子按摩。

据德化特教学校副校长黄建明介绍,送教上门分为几种情况,残障情况较轻的,老师们就会教他们写字、画画和一些基本生活技能;严重一点的,就帮他们做点康复;像小花这样的,更多的是给予关心,同时对孩子的父母进行心理疏导。

“送教上门,最难的是开始。”张老师回忆,刚开始她和小花的父母联系,对方还是比较抵触的。经过长时间的接触和沟通,张老师和许大姐一家成了朋友,“我还带老公、孩子一起来上课呢”。张老师认为,关爱残疾儿童,不只是自己的工作,更要发动身边的人一起来做。

许老师教小泉填色

送教上门四年 一趟来回百公里

离开小花家,记者和黄建明副校长、许延萍老师一起,驱车赶往距离县城三四十公里的南埕镇望洋村,给14岁的小泉(化名)和11岁的妹妹小红(化名)送教上门。

“阿嫲,我又来啦。”走到小泉的家门口,许老师透过厨房窗户,看到小泉的奶奶正在煮饭,就大声地打起了招呼。

“来,这是你的校服,一套夏天的、一套秋天的。”许老师从手提袋中,拿出两套衣服给小泉试穿。“这里还有一些文具,一包奶糖……”由于妹妹小红当天没在家,许老师交代家里人将画笔等文具交给孩子。

小泉、小红均患较为严重的癫痫,平时和爷爷奶奶住在老家。孩子的父亲4年前过世,母亲为了生计在县城打工。

“我们来填颜色好不好?”许老师拉着小泉来到客厅的桌子旁,拿出彩色笔和一张小兔子的填图卡,手把手地教他填色。只填了一会儿,小泉就坐不住了,站起来到门口溜达。许老师掏出几个糖果给小泉,将他再次哄到桌子前坐下。“兄妹两个都坐不住,一会儿就要跑去玩,我会准备一些零食哄他们坐下来多学一点。”小泉画了一会儿,显得不耐烦了,许老师就换了一张描数字的纸,陪他描数字……

由于距离较远,许老师和同事送教上门,每次开车来回都要跑近100公里。送教上门4年,小泉和小红虽然不大会说话,但他们已经把许老师当成亲人。“我们每次刚到,他们兄妹两个就会手牵手走到我们车旁边,离开时他们还会送我们。”许老师的婆家与望洋村相邻,她每次和丈夫回家,都会顺路来看看这对兄妹。

既是送教 也是送温暖送健康

送教上门,是为了保障生活不能自理等客观原因不能到校接受全日制特殊教育的重度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权益,是贯彻落实国家“融合教育不落下每一个残障孩子”的政策方针,遵循“家庭自愿、定期上门、免费教育”的原则。德化特教学校校长郑建伟介绍,2023年秋季,他们学校送教上门的学生总共有42人,全校包含校领导在内共27位教师,每人至少送教一名学生。像张春燕、许延萍这些经验丰富的老师都挂钩两名送教学生。

目前送教上门对象每两周安排一次上门工作,老师们都是骑摩托车或者自己开车前往,学校再适当补贴油费。“为了保障老师的安全,学校要求老师送教上门时,至少两个人同行。”有时特教老师也会与残联、医疗机构、爱心企业的人员一起,上门送温暖。

郑校长介绍,学校会根据每一个学生的残障级别,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特点,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和康复方式,为送教教师配备言语训练点读笔、教具玩具,定期为送教对象送去一些生活用品。送教上门,既是送教,也是送温暖,送健康。

责任编辑:
泉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泉州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泉州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泉州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泉州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被转载网站、媒体、当事人若认为有侵权之处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③ 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稿费支付事宜。对于使用时未及核实的权利人,可以向本网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 如需合法使用本网站发布的拥有完全版权的稿件,也请直接与本网站接洽。联系电话:22500260,22500194。 联系邮箱:qzw@qzwb.com。

合作:15880996339 0595-2250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