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5个月已有上千名市民前来参观
泉州网10月19日讯(记者 陈明华 文/图)惠安县净峰镇五群村山后自然村,在新中国成立前,是惠安地下党一个重要的联络站,革命先烈们在此建立了一个秘密交通站,在1930年“惠安暴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让后辈们牢记先辈的红色精神,今年73岁的蔡慰萱和儿子蔡永忠发动村民募捐,经过多年搜寻、整理资料,收集老物件,在当地镇、村干部的支持下,于日前在当年的秘密交通站旧址,也是村里的蔡氏祠堂建了一个纪念展厅,并免费对市民开放。近日,泉州市、惠安县召开“惠安暴动”90周年纪念会议,特别把山后村秘密交通站的事迹编入论文汇编,并在会上作典型发言。
交通站旧址
纪念展厅就设在这座石头老厝里
开放5个月 上千市民免费参观
“展厅于今年5月份开放,至今已有上千名群众前来参观。”蔡慰萱介绍,今年9月15日是“惠安暴动”90周年纪念日,“那段时间很多市民、部门工作人员专程到这里参观,重温红色记忆。”
山后的蔡氏祠堂是一座一层石头老厝。记者注意到,祠堂门口悬挂着一块“中共惠安地下党五乡支部、惠安暴动净峰五群山后村地下交通站旧址”牌匾。纪念展厅就设在祠堂右侧的房间内,用文字、图片等形式展示了交通站的历史和作用。此外,还有一些当时地下党员使用的煤油灯、军号等物件。
蔡慰萱老人介绍,他的父亲蔡明宗当时是山后交通站的负责人之一,用于设纪念展厅的房间,原本是蔡明宗的住所,也是当时山后交通站三处活动点之一。此前这个房间被村里用作老年活动中心,后来村老年协会和村民们得知要设纪念展厅,都非常支持,很快将房间腾空出来。
“村民们纷纷出钱出力,共同把展厅建起来。”蔡永忠笑着说,山后自然村有常住人口600多人,都姓蔡。他们为了建这个纪念展厅,特意跑到惠安县的党史部门查找资料,也得到了当地党史专家的大力支持。最终,在净峰镇政府的大力支持、指导下,纪念展厅得以顺利开放。
革命风云 交通站转移多位烈士家属
“我们村有红色基因,当时地下党来村里,村民们都主动帮忙放哨、掩护。”蔡慰萱介绍,他的父亲蔡明宗1926年考取了集美师范学校,在学校期间就与众多革命志士在集美、鼓浪屿、厦门岛等地开展反帝反封建学潮运动,后被当局驱逐出校。1929年,蔡明宗在惠安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惠东地区早期革命骨干之一。
据中共泉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惠安县委党史研究室编的《惠安暴动》《蓝飞凤:惠安暴动前前后后》等文史资料记载,1930年“惠安暴动”前夕,党组织为了便于指挥和联络,在惠东、惠北建立了三条秘密交通线,山后是其中一个中心联络站。与此同时,党组织还在山后村建立了东岭“五乡支部”,蔡明宗任党支部书记。
据介绍,在蔡明宗的影响下,山后村村民纷纷投入到革命中。每当地下党员进村,当地村民都不分昼夜分布到各个路口放哨。蔡明宗的母亲、兄长、姐妹等人则忙于准备食宿,粮食不够就向乡邻借,因此地下党员们都亲切地称蔡家为“千人锅”。
“惠安暴动”失利后,红军二团政委陈琨和林民权、陈平山等壮烈牺牲,他们的家属都是在山后村交通站蔡明宗等人的掩护、转移下得以脱险。
蓝飞凤时任泉州特委宣传部长,他在回忆录《惠安暴动前前后后》中记载:“我们全部脱险后,便设法让战士分散隐蔽。我和一批干部转移至东岭五乡山后村交通站住下。”
据介绍,暴动失利后,山后村被列为监视点,经常受到驻扎在当地的民团搜捕。但在蔡明宗等地下党员的努力和全村村民的掩护支持下,山后交通站依然坚持发挥作用,保密工作也做得非常好,一直没有暴露。
“目前,我们纪念展厅的文史资料、物件还在进一步完善中,如市民有相关的资料和物件,可以和我们联系捐赠事宜。”蔡慰萱希望,纪念展厅在大家的努力下,能够不断得到完善。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泉州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泉州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泉州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泉州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被转载网站、媒体、当事人若认为有侵权之处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③ 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稿费支付事宜。对于使用时未及核实的权利人,可以向本网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 如需合法使用本网站发布的拥有完全版权的稿件,也请直接与本网站接洽。联系电话:22500260,22500194。 联系邮箱:qzw@qzw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