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南安眉山乡小眉村60岁以上老人而言,每个月的农历初二都是个特殊的日子。昨日是农历七月初二,一大早,81岁的黄秀彩就来到村里一古厝,找理发师魏小丽理发。从2017年10月开始,时年34岁的魏小丽便自带理发工具,到小眉村为老人免费理发。
每个月的农历初七、初八,则是眉山乡外寨村的“理发日”。2017年起,该村践行移风易俗、简办佛生日,村民将省下的钱捐出,由村老年协会请理发师到村里为70岁以上老人免费理发。眉山乡境内群山起伏,山脉纵横交错,理发师进山入村为老人理发,减少了老人搭“摩的”下山理发的不便,解决了他们的“头等大事”。
□记者 陈灵 黄耿煌 通讯员 石倩雯 文/图
坚持每月进山
老人理发不再奔波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小眉村大坂祖厝时,20多位老人围坐在一起,他们有的在等理发,有的已经理完在聊天。“到乡政府附近的理发店差不多要5公里,搭‘摩的’来回要20元。”黄秀彩说,她独居在家,孩子都在省外务工,每次理发都要折腾大半天。“不仅不方便,还很危险,”76岁的石沉香说,此前也有“摩的”载老人时发生事故。
祖厝里,魏小丽正在为一位老伯剃须,她手法娴熟,很快就剃完了。“7点20分就到这里,”魏小丽说,一天正常要帮四五十名老人理发。记者了解到,她在乡政府附近开理发店,了解到小眉村老人理发的困难后,就决定上山为老人免费理发。2017年10月开始,每个月农历初二,她把两个孩子寄在邻居家,骑上摩托车、背着工具包,一大早赶到小眉村,即使加班到晚上11点,也坚持为等待的老人理完发才走。
魏小丽风雨无阻的坚持令村民十分感动。去年6月,热心乡贤石传义为理发室捐赠了热水器、镜子等设施,并按理发人数补贴她工钱。小眉村村委会主任石俊明说,村里60岁以上老人有400多位,魏小丽的善行温暖了村民,也带动更多人参与到公益事业中。
村里简办佛生日
省下钱支持公益事业
从上个月开始,魏小丽也被外寨村聘请为该村的理发师,每个月的农历初七、初八到村老年活动中心“营业”。“初七、初八”这两天,也见证了该村佛生日从大操大办转为简办的过程。
“每年农历六月十八和八月初七、初八,是村里的佛生日,不仅每次都连唱四五晚的高甲戏,每家每户还会宴请宾客,花费高昂。”该村老年协会会长苏福生介绍,几年前,眉山乡倡导移风易俗,外寨村积极响应,2017年开始,两个佛生日只请戏班子分别唱两晚戏,取消一切宴请和拱门、气球等布置。
移风易俗新风尚也早已吹入百姓心里,村民和乡贤纷纷将省下的钱捐到村老年协会统一管理。村里用这些钱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生活,如连续三年于正月初一举办拔河、篮球赛等,还用于修护公路护栏、环境卫生整治等公益事业,争创和谐村。
苏福生说,村里70岁以上老人有100余名。在上海生活了30多年的他回乡后发现,家乡老人外出理发,需要搭车或打摩的到小眉村或6公里外的乡政府附近理发,极为不便。从去年农历七月开始,为给老人理发提供便利,减少安全隐患,老年协会便聘请理发师来村里为70岁以上老人理发,70岁以下村民每人12元。魏小丽在小眉村的声誉也传到该村,从上个月起,她成为该村的理发师,早上7点多便赶来,初七那天工作了14小时,为近50位老人理发,直到晚上9点半才回家。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泉州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泉州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泉州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泉州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被转载网站、媒体、当事人若认为有侵权之处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③ 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稿费支付事宜。对于使用时未及核实的权利人,可以向本网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 如需合法使用本网站发布的拥有完全版权的稿件,也请直接与本网站接洽。联系电话:22500260,22500194。 联系邮箱:qzw@qzw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