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有约 特色专题 直播泉州 读报 美食 健康 文旅 报料 视频 图片 创客 V R 县区



古城风华 千年瑰宝
  • 古诗词描绘的泉州世遗景致 泉州的许多文化遗产点何止是在今日才拥有关注度的,早在千百年前,它们就已经是古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了。这不,在众多古代名人的诗词中,那些景与物、人与事,依旧鲜活如初…… 2022-02-11 08:49:48
  • 磁灶瓷器折射中外文化交流之光 磁灶窑址位于泉州城西南16公里磁灶镇,是泉州城郊规模最大的一组古窑址。这里是紫帽山南麓的丘陵地带,瓷土资源丰富。 2021-10-29 09:12:07
  • 万寿塔:古泉州港商船来往于海上丝绸之路的航标塔 万寿塔位于泉州城东南方向20公里的宝盖山山顶,因宝盖山是泉州湾一带的制高点,古人认为在此建塔可锁住水口以保平安,故称关锁塔。因有商人妇登塔望夫成石的传说,民间也称其为姑嫂塔,它承载了泉州民众对海洋贸易的历史记忆。 2021-07-19 08:37:49
  • 顺济桥:海洋贸易昌盛下崛起的交通要塞 古城南门德济门外,历经岁月风霜的南宋古桥顺济桥如今只剩断桥残垣,横跨晋江两岸的宏伟骨架和宋代石船型桥墩,还在无声诉说着宋元中国海洋商贸中心“朝为原宪暮陶朱”的海外交通贸易盛况。 2021-07-08 09:27:12
  • 德化窑址:“窑”跨古今 瓷通四海 3700多年前,自第一片原始青瓷在德化县三班镇辽田尖山成功烧制,数千年来,德化窑火不熄,碓声不绝,外销不辍。宋元时期,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蓬勃发展,德化窑瓷器成为重要贸易商品销往世界各地,并一度成为欧洲上流社会乃至皇家竞相追逐、定制、仿制的奢侈品,是古代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德化窑也成为外销陶瓷的商品生产基地,被誉为“世界官窑”。 2021-05-28 08:23:28
  • 石湖码头:古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外港 它是泉州外港码头的珍稀物证,实证了宋元泉州优良的建港条件,与江口码头共同呈现了宋元泉州港的水陆转运系统。 2021-07-12 08:24:02
  • 六胜塔:迎送泉州港商船出江入海的航标古塔 六胜塔位于泉州湾中部石湖半岛北端的金钗山上,是一座仿木楼阁式石塔,始建于宋政和年间,由僧人祖慧、宗什和施主薛公素募资建造,其建造是宗教人士、商人及平民共同参与的结果,体现了宋元时期泉州多元社会结构对海洋贸易的贡献,现存石塔由本地海商凌恢甫重建于1336—1339年。 2021-07-16 08:27:53
  • 江口码头:连接泉州港出海口的重要转运码头 江口码头位于泉州古城东南的晋江北岸,是泉州这一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运输网络的代表性遗产,与真武庙同为泉州重要内港法石港的珍贵遗存,是城郊连接古城的水路码头,也是连接泉州港出海口的重要转运码头,反映了内港码头的功能构成和使用方式,其古船遗址佐证了宋元泉州的造船技术。 2021-07-09 08:42:11
  • 安平桥:展现多元社会结构对海洋贸易的贡献 安平桥位于泉州城西南方向30公里的晋江安海镇与南安水头镇交界的海湾上,俗称五里桥,建于南宋绍兴八年至二十二年(1138年—1152年),是中世纪世界最长的跨海梁式石桥,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盛誉。它是安海港兴盛的历史见证,也是泉州海上丝绸之路港口城市的重要载体。 2021-06-18 08:31:49
  • 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铁担当”行销海丝 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保存了能够呈现完整的冶铁生产体系和环境关系的珍贵物证,是宋元时期泉州冶铁手工业的珍贵见证,与泉州的陶瓷生产基地共同显示出宋元泉州强大的产业能力和贸易输出能力。 2021-06-03 08:44:33
  • 洛阳桥:宋代贸易热潮中诞生的“海内第一桥” “多少人走过了洛阳桥,多少船驶出了泉州湾”……时至今日,行走于洛阳桥上,我们仍然会为这屹立千年的“超级工程”感到震撼,它凝聚着古泉州人的技艺与智慧,也印证着千年世界海洋商贸的辉煌历程。 2021-06-08 08:26:01
  • 磁灶窑址:宋元泉州留给世界的釉色记忆 位于泉州城郊的磁灶窑址,于南朝末年开始烧制陶瓷。宋元时期,随着泉州海洋贸易的繁荣发展,磁灶窑步入其最耀眼的黄金时期,从“内销民窑”一跃成为东南沿海重要的外销陶瓷生产基地。 2021-05-27 08:56:46
  • 草庵摩尼光佛造像:世界仅此一尊 在晋江的西南近郊,有一座草木葱郁的华表山,层峦叠翠,林泉郁秀,静谧优雅,远离喧嚣。沿着幽静的道路走到尽头,一座山门出现眼前,牌坊上书“万石梅峰”,入得山门,世界仅存的摩尼教遗迹——草庵便赫然眼前。 2021-05-20 08:13:57
  • 泉州清净寺:见证泉州番商云集灿烂海交史​ 泉州清净寺作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院之一,千年以来,不断吸引着远渡重洋的穆斯林商人及其族群聚集,开展礼拜宗教活动。该寺西侧是代表儒家文化的府文庙,东边是民间信仰重要代表——关帝庙,各种宗教信仰和谐共处于一条街道上,可见泉州文化的包容与多元性,涂门街也成为“世界宗教博物馆”的精彩华章。1961年,清净寺经国务院公布列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又入选“中国十大名寺”,也是唯一入选的伊斯兰教清真寺。 2021-05-18 10:40:13
  • 圣墓:见证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历史 伊斯兰教圣墓安息着唐武德年间(公元618年—626年)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来泉传教的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两位门徒“三贤”和“四贤”,故又称三贤四贤墓。由于“三贤”“四贤”是从海上来的,墓葬就选址在市区灵山上,这里原可远眺晋江入海口来往的船舶。穆斯林们相信,看到这些船舶,在精神上就能时刻与故乡保持联系。 2021-05-18 10:40:13
  • 九日山祈风石刻:泉州为和平昌盛所作的古老祈祷 九日山上,你能看到泉州湾进入晋江后,江面如何由宽变窄;能观到江岸两侧九日山、金鸡山夹峙之景;观摩山中的石刻,文字穿透历史的重重帷幕,把古泉州的故事说给你听—— 2021-05-18 10:26:55
  • 泉州市舶司:见证“东方第一大港”繁荣的古海关 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泉州市舶司在泉州城南晋江江畔处设立,一段波澜壮阔的泉州海洋对外贸易的繁荣岁月由此拉开帷幕。 2021-05-18 10:26:55
  • 德济门:见证四海舶商诸蕃琛贡云集的古城门 德济门,这座宋元泉州城的南门曾淡出人们视线半个多世纪。 2021-05-18 10:26:55
  • 泉州天后宫:一部海洋文化对外传播史 泉州天后宫位于泉州古城南端,南临晋江及沿岸港口,创建于1196年,始称顺济宫。伴随历代官方和民间对妈祖信仰的推崇,泉州天后宫现仍保存了16世纪之前形成的前殿后寝的布局特征,建筑群用地面积约6800平方米。 2021-05-18 10:26:55
  • 真武庙:宋代官方祭祀海神场所 时光流转,千年之后,真武庙依然屹立于石头山上,供人朝拜,成为泉州港繁荣时期中国沿海独特的海神崇拜与海洋观的见证者。 2021-05-18 10:26:55
合作:15880996339 0595-2250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