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文化不仅见证了丝路文明的交融互动,也提升了海上丝路沿线国家人民的生活美学感受。6月25日,黎大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组建的“‘一带一路’传统制香技艺传承与创新暑期实践队”带领学生走进“中国香都”永春达埔,通过拜访“蒲庆兰香室”传承人、实地调研“永春香”企业、问道企业家等方式,探究传统制香技艺的传承困境与创新路径。
调研前,团队成员多次召开碰头会,筹划、准备、预想走访事项。整个实践探访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一是走访永春蒲庆兰香室寻“香”问道,聆听蒲氏传统制香第17代传人蒲良宫讲述我国香文化悠久的历史及传播发展概况,分析传统制香技艺在新时代发展遇到的瓶颈及传统制香业如何实现守正创新;二是深入中国篾香城“兴隆制香厂”、“彬达制香厂”等制香企业的生产基地参观、品鉴香道文化、体验闻香、剁香技艺,了解永春香“香”飘四海的辉煌成就;三是参观彬达制香厂打造的一脉“香”传文化馆,了解永春香文化传播、制香技艺传承、制香人才培育等创新发展举措。
我校21级旅游管理专业的印尼留学生代菲赞叹中国香文化历史底蕴深厚、制香工艺精湛。“我的家乡印尼巴布亚省也有点香的习俗,但今天来到中国香都,才真正领略到香文化的魅力!”实践队其他成员也纷纷表示:通过实地考察调研,不仅开阔了学术视野,也增强了“关注地方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识,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是“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师生共同走进制香基地、探寻中华优秀传统香文化对于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团队碰头会商讨调研路线及具体事项
走访蒲庆兰香室
与兴隆香业创办人林文溪交流
走访中国篾香城生产基地
调研制香企业
走访彬达制香厂
参观一脉“香”传文化馆
体验晒香技艺
体验香道
(马克思主义学院 罗美玲、林春蓉)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泉州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泉州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泉州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泉州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被转载网站、媒体、当事人若认为有侵权之处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③ 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稿费支付事宜。对于使用时未及核实的权利人,可以向本网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 如需合法使用本网站发布的拥有完全版权的稿件,也请直接与本网站接洽。联系电话:22500260,22500194。 联系邮箱:qzw@qzw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