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有约 特色专题 直播泉州 读报 美食 健康 文旅 报料 视频 图片 创客 V R 县区

您的位置: 泉州网>泉州新闻
2022-09-30 09:06:21 来源:东南早报
“黑金推·沥金画”,听到这个词语,你可能会觉得陌生,但如果提到闽南“古眠床”上面那些精美的或花鸟或人物图案,你肯定倍感亲切,并沉浸在童年的美好回忆中,而这些图案就是“黑金推·沥金画”,是闽南传统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本期执行:张美娟

“黑金推·沥金画”,听到这个词语,你可能会觉得陌生,但如果提到闽南“古眠床”上面那些精美的或花鸟或人物图案,你肯定倍感亲切,并沉浸在童年的美好回忆中,而这些图案就是“黑金推·沥金画”,是闽南传统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黑金推·沥金画”传统技艺溯源于中国四大漆器之一的平遥推光漆器制作技艺,始于上古时代,可谓源远流长。在过去,不仅“古眠床”,小到一把头梳,一个梳妆盒、茶具,一件乐器,大到祠堂、宫庙,都可见到这种漆工艺。

它能流传至今,是老祖宗的智慧,更是老手艺人的坚守。

溯源四大名漆器之一

有逾2800年历史

晋江内坑,“黑金推·沥金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桂林家里,至今保存着一张古眠床。那是他出师后第一件独立完成的“黑金推·沥金画”作品,也是他16岁为自己绘作的婚床。

杨桂林16岁制作的古眠床婚床

杨桂林老师告诉记者,他最早接触“黑金推·沥金画”是从古眠床开始。因为从小喜欢画画,12岁时就边念书边跟当地一位老师傅学习绘画古眠床,之后逐渐掌握了“黑金推·沥金画”技艺,“如今已入行近50年了。”

据他介绍,“黑金推·沥金画”可溯源于我国四大漆器之一的平遥推光漆器制作技艺,至今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闽南地区的“黑金推·沥金画”是北上南下的源流传统技艺之世系的延续和发展。元代以后开始蔓延扩展,明清时期盛行,“该技艺应用广泛,上有京式皇殿,下至民间寺宇庙祠、祖厝、古民居等古建筑以及古眠床和家具木制器物等,都可见其身影。其中在明清时期,闽南地区的古眠床‘黑金推·沥金画’,更是鼎盛遍及、家喻户晓。”

古时,古眠床、梳妆柜、橱桌、脸盆架等闽南传统家具是婚嫁必备品之一。

在古时代,“黑金推·沥金画”古眠床可不是什么人都有能力置办的。比如在宋朝早期,只有官家子弟、富贵人家置办的古眠床才会画沥金画,因为沥金画在当时是用黄金加工研磨制作的,民间百姓置办的古眠床大多是沥银画。杨桂林说,“而在我们那个年代,置办一张‘黑金推·沥金画’古眠床是结婚重要的一个环节。想结婚,就得先提前准备建置一套结婚眠床。”

“黑金推·沥金画”工艺制作的古家具

那个时代,本着“多子多福”的祈愿,重仪式的老一辈更愿意在婚床上花重本——早早为长子长孙选定木材,请能工巧匠设计吉祥图案,木作、雕刻、油漆、彩绘……婚床,不只是婚床,更是一件难得的艺术品。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古眠床逐渐被现代款式所取代,早时的木制器物也渐渐被淘汰,“黑金推·沥金画”的传统技艺制作也慢慢只用在古建筑的装饰特色彩绘中,如宗祠、宫庙、古大厝等。

寺庙里的沥金壁画

沥金画和沥银画作品

为让其光可鉴人

需用手掌打磨漆器

手艺人为了追求更好的艺术效果,往往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黑金推·沥金画”也不例外。这项传统技艺工艺非常繁琐,技艺也很独特。

杨桂林称,“黑金推·沥金画”是由两个技艺部分组成,“黑金推”是油漆工艺上的部分,“沥金画”是美术部分。“黑金推”的主料是大漆,由深山里漆树汁液的天然生漆提炼而成,要经过熬制、绞漆、煮漆、合成、上漆、推磨等多道繁琐工序;而“沥金画”彩绘则是在已推光好的面板上进行描漆、堆泥、沥粉、贴金(银)箔、洒金(银)粉,它分为单色与套色两种,以黑、金、红交相映衬为主,构成独特的闽南文化艺术特色。

传统的“黑金推”工艺所用的天然生漆,在炼漆过程中,气味有刺激性,有可能引发皮肤过敏,这对手艺人是一种极大考验。并且,与一般漆艺的“打磨”方式不同,要将“黑金推”漆面打磨得光可鉴人,还需要用手掌或是手肘内侧来推磨。

推光工序要用手掌推磨,直至面板光可鉴人。

沥金粉

“漆面的推磨还要分为初推、细推、推光三道工序。”杨桂林向记者讲述“黑金推”传统技艺制作过程,“每一道工序都是十分讲究的。”

初推是在木或者木制器物漆上黑色大漆,晾干后,用木炭反复推磨粗糙的地方。“这木炭也是有讲究的,需要特制的木炭。”

细推则是用头发丝,因以前没有砂纸。将发丝蘸上炭粉,顺着木纹的方向一直推,推磨的力度全靠手艺人几十年来的经验拿捏,让发丝和漆面产生一定的摩擦,使得发丝的油脂也渗入漆面中,让漆面细腻光滑,越推越光亮。

最后一道推光环节,就得用手掌或手肘。将手掌有肉的部位蘸取炭粉在面板上反复推擦,让手掌或手肘内侧的热度与漆产生反应,直到手感光滑,漆面生辉,可照见人影。这全凭手艺人的眼力和感觉,还要有气定神闲的耐心和细心。“初学时,手掌被磨得出水泡、脱皮是常有的事。所以,民间也有句俗语:‘师傅一指,徒弟磨半死’的说法,为此,学习该传统技艺,必须要吃苦耐劳,坚持永恒。”

虽然古建筑在闽南仍受青睐,但是由于“黑金推·沥金画”需要完全手工制作,且过程费时又要吃得了苦,所以学这门手艺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

杨桂林坦言,现在闽南古建筑修缮和重建,在没有特定的情况下,一般很多都是使用化学原料的油漆。“还是希望传统工艺得以传承延续。”

致力推广传承

只因它蕴含深厚乡土情怀

如今,“黑金推·沥金画”多见于古建筑,如庙宇、祖厝、宗祠等。

“黑金推·沥金画”有黑红两色之分,黑者为“黑金推”,红者为“开光红”。祖厝、宗祠的画作以“黑金推”为主,代表孝道文化;寺庙的则以“开光红”为主,有积极向上吉祥的寓意。”杨桂林向记者解释,古建筑的色彩与彩绘的图画故事选择都是有讲究的,比如宗祠图案主要是历史上“忠孝廉洁”的代表人物故事,包括二十四孝和经典的历史故事人物以及山水鸟兽等。

宗祠里的“黑金推·沥金画”。

杨桂林“黑金推·沥金画”作品《高跷》,闽南风韵浓。

古眠床选用的图案也是有讲究和禁忌的,主要选用民间一些耳熟能详的喜庆故事,比如古代名人名将招亲故事,或一些寓意好的山水花鸟。禁忌画悲情的爱情人物故事和风流故事人物,如梁山伯与祝英台。杨桂林笑着说,“我喜欢莲花,当时制作婚床时就画了莲花,说来天缘巧合,我的爱人就叫莲花。”

近年来,作为“黑金推·沥金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桂林一直致力于这项传统技艺的推广和传承。他表示,传统黑漆技艺不仅是一项艺术,更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也是爱国侨胞、海外游子思念乡愁的见证。

杨桂林认为,“黑金推·沥金画”蕴含闽南人的乡土情怀。对于海内外乡亲来说,古眠床上的“黑金推·沥金画”应用不仅是一件日常用品,也是游子们对于家乡的一种念想,是乡愁的见证和传承。“不久前,有位侨胞还跟我预约,要订制一套古眠床。前几年,也有位菲律宾华侨找到了我,让我帮忙修复他几十年前结婚时用过的古眠床,然后再千里迢迢运往菲律宾。”

他表示,在一些手艺人的共同努力下,这项技艺现在已慢慢从古建筑、古眠床中走出来,走进校园传授教学,融入现代各类文创产品中,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了解,所喜欢,所传承。

“黑金推·沥金画”技艺走进校园,杨桂林演示给学生看。

责任编辑:
泉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泉州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泉州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泉州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泉州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被转载网站、媒体、当事人若认为有侵权之处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③ 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稿费支付事宜。对于使用时未及核实的权利人,可以向本网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 如需合法使用本网站发布的拥有完全版权的稿件,也请直接与本网站接洽。联系电话:22500260,22500194。 联系邮箱:qzw@qzwb.com。

合作:15880996339 0595-2250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