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有约 特色专题 直播泉州 读报 美食 健康 文旅 报料 视频 图片 创客 V R 县区

您的位置: 泉州网>泉州新闻
2022-09-15 10:00:24 来源:泉州网
泉州鲤城区胭脂巷,西起中山南路,北抵涂门街,该巷苏氏是燕地的支派,故名燕支巷,谐音为胭脂巷。胭脂巷东侧门牌以“祖闾苏”居多,因巷口隘门曾悬有“苏氏祖闾”的牌匾而得名。

巷遇档案

泉州鲤城区胭脂巷,西起中山南路,北抵涂门街,该巷苏氏是燕地的支派,故名燕支巷,谐音为胭脂巷。胭脂巷东侧门牌以“祖闾苏”居多,因巷口隘门曾悬有“苏氏祖闾”的牌匾而得名。

陈慧芬制图

苏家与李贽家曾联姻

祖闾苏四座连排大厝。

福建省级文保单位祖闾苏民居。

祖闾苏民居前的照壁上,有著名书法家梁披云题写的“苏氏祖闾”四个大字。这里2009年被评委省级文保单位。在祖闾苏民居内,祖闾苏后人苏彦赐介绍,祖闾苏祖先苏颂(1020-1101)出生于闽南望族,原籍泉州同安县(今厦门同安区),北宋著名政治家、科学家,被称为“中国古代和中世纪最伟大的博物学家和科学家之一”。苏颂第十世孙苏唐舍于元代至大四年(1311年)从同安徙居此巷,至今已有700余年历史。祖闾苏古民居群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距今已有500多年,后屡有重修,建筑群保持着明代建筑风格,有联排大厝四座,分别是20号五瑞堂、22号同源堂、24号绥成堂、25号红兰馆,占地约3000平方米。

祖闾苏24号苏氏宗祠门外有一副对联:庭列紫清并峙,门迎洙泗当潮。说的是苏家并峙在紫帽山与清源山之间,门前随潮水涨落的八卦沟水通往文庙洙泗桥。整副对联显得大气磅礴。

祖闾苏24号内的主殿 “绥成堂”,这是泉州唯一祭祀苏颂的祠宇。

绥成堂前挂有十世祖苏懋祺的《祭卓吾母舅文》,这是族谱影印件,可见苏懋祺是泉州明代思想家李贽的外甥。

苏唐舍第十二世孙苏缵辙于清代康熙八年(1669年)画的燕支宗祠图,上面可以看到花桥亭、双忠庙等。

藏书为公的文化名人苏大山

苏大山肖像照。

绥成堂旁是25号泉州近现代文化名人苏大山(1869-1957)故居,故居内北侧有苏大山六十岁生日时的肖像照,两侧是清末举人沈琇莹作的贺寿联:日月壶中天左转,江山笛里鹤南飞。此联在1988年由泉州著名学者陈祥耀书写。苏大山,字荪蒲,又字君藻,清末廩生,中国同盟会会员,民国时期曾与吴增、林骚、宋应祥等创办著名的诗社 “温陵弢社”。他先后担任过同盟会机关报《南声日报》《闽南日报》主笔,还曾主持鼓浪屿“菽庄吟社”,1932年回到泉州。苏大山也是著名的藏书家,藏书室名为“红兰馆”,据称藏书“数万卷,为泉州缙绅之冠”,他早期诗作收录于《红兰馆诗钞》中。据泉州市图书馆原馆长许兆恺介绍,苏大山先生一生酷爱古籍图书,为保护地方文化遗产,在抗战期间曾组织“晋江县文献委员会”,征集、购置、抄录地方文献。1949年后,他积极提倡政府要建立泉州图书馆。苏大山1957年辞世,1958年泉州图书馆成立,后人依照其遗嘱,将红兰馆8000余册古籍连同存放古籍的书橱,全部捐赠泉州市图书馆,几千册线状古籍大部分是珍善本和地方文献,其藏书为公的奉献精神至今令人敬佩。

泉州政协社会人士馆1959年记录的苏大山后人遵遗嘱捐书。(许兆恺/供图)

1956年苏大山先生参加泉州市政协组织的视察同安汀溪水库活动,左搀扶苏大山者为曾任泉州市文化馆馆长的许谷芬。(许兆恺/供图)

苏家雅致的晚翠亭。

故居后是苏家的花园,园中有“晚翠”亭,为苏大山晚年所盖,后有修复。上世纪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这里是泉州地方名人的聚会场所,许多诗人在此吟诵畅谈,泉州清末进士吴增留下诗句 “高吟逐隧集红兰,驻景莫伤春欲残”。清末举人宋应祥也写有《红兰馆饯春》诗。

三口有故事的古井

胭脂井。

祖闾苏有三口古井,最有名的是绥成堂条案下的胭脂井。苏彦赐介绍说,苏家族谱中有关于胭脂井的记载,并写明了地点,已有数百年历史,只是被掩盖多年。2003年,祖闾苏民居修缮时,苏家特意在绥成堂条案下的两块条石下找到了胭脂井,井水依旧澄澈,但没有传说中的胭脂色泽。后来苏家将宅内三口古井的水拿去化验,各项指数均未超标。胭脂井重建天日后,苏家重新修了井盘,如今装有抽水设备,不易打开,井水供平日浇花使用。苏彦赐回忆,2003年发现胭脂井时,井口呈六边形,深约7米,这还是一口井中井,在井底有一个半米多深、面积略小的井。据说早年胭脂巷内制作销售胭脂的店铺远近闻名,胭脂就是取用此井的水制作。

藏于地砖下的古井

井口留有一孔透气

祖闾苏民居院后还有一口古井,为了方便通行,已于五六年前封住,一块橙色地砖中间有一个透气孔,苏彦赐撬起地砖,可见透气孔通往井下。坊间传闻井下的井壁中有三个石洞,藏有佛像,这一说法并不属实。实际上这口井以前一半在墙内,一半在墙外,叫做“半边井”,既供苏家使用,也方便邻里来取水,体现了泉州古城浓郁的人情味。

祖闾苏门前的圆形古井,出于安全考虑,井口已被锁住。

苏家第三口古井在门外,苏彦赐回忆,据族谱记载,乾隆年间这口井曾出现过“氤氲烟气现古井”的景象,2003年工人在井下疏浚时,他亲眼看到一股水汽从井口涌出,周围居民看了也啧啧称奇。这或许是井下与地上存在温度差所致,苏彦赐遗憾说,可惜当时没用手机拍下来。

双忠庙旧址。

胭脂巷尾曾有一座远近闻名的双忠庙,庙前还有一口双忠井,双忠原址旧为刘庙,刘庙西向,庙对水门巷,始建及祀神俱不详,后改为双忠庙,奉祀文武尊王张巡、许远。经胭脂巷老人指认,双忠庙的原址就在上图右下角的小型停车场。


策划 ▏许志荣

编辑 ▏杨莹

文字 ▏王了

视频 ▏苏维斯杨玙峻

配音 ▏吴晶晶

注:本文撰写过程中,得到苏彦赐、苏彦铸、刘远双、许兆恺等人的大力协助,在此一并致谢。

责任编辑:
泉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泉州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泉州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泉州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泉州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被转载网站、媒体、当事人若认为有侵权之处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③ 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稿费支付事宜。对于使用时未及核实的权利人,可以向本网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 如需合法使用本网站发布的拥有完全版权的稿件,也请直接与本网站接洽。联系电话:22500260,22500194。 联系邮箱:qzw@qzwb.com。

合作:15880996339 0595-2250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