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桥“种蛎固基”的方法创造性地将生物学应用于建筑 (李雅真 摄)
泉州俗语道:“站着东西塔,躺着洛阳桥”。洛阳桥和开元寺东西塔,是泉州文化名城的标志,又是泉州海丝的重要遗产点。2002年10月2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首席专家亨利博士一行莅临洛阳桥考察,我有幸作为洛阳镇政府的代表参加迎接工作。这位精通7国语言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总协调员称得上“阅历世界古迹的专家”,然而他在洛阳桥上那种溢于言表的真情令我印象深刻。
亨利博士一下车就自报家门:“我是读桥梁专业的,青年时期就从书本中研读过洛阳桥,全世界不管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会在教科书中读到洛阳桥,今天我要实地看看它的真面目。”他边走边看,不时驻足,仔细观看桥上的石板、石墩、石塔、石亭、石像、石碑、石刻……在中亭“阿育王残塔”旁,他望着在潮水中起伏的桥墩犹如船队乘风破浪远航的情景,情不自禁地说:“好美啊,这就是泉州天然的海丝图。”走着走着,亨利博士饶有兴趣地站在“月光菩萨塔”前仔细端详。我乘机走向前去,向他请教塔前面那几个“番仔字”,他遗憾地说:“这些字我也不认识,或许是古阿拉伯字,或许是古印度梵文,但不管是哪国字,这是泉州千年前与海外国家交往的见证。”随后,在昭惠庙茶歇时,亨利博士以桥梁专业和世界遗产两大标准这样解读着:洛阳桥是人类第一次在海滩、湿地等烂泥基础上建成的桥梁,不论是“筏型基础”,还是利用潮汐涨落的潮位落差架设桥梁的“浮运架梁”,或是世界第一例将生物学应用于建筑学的“种蛎固基”,都说明了洛阳桥无可比拟的唯一性,加上至今依然保持完好,真真实实横跨在洛阳江入海口,其完整性、真实性、艺术性无可非议。
洛阳桥,您是古代中国联结五洲四海的纽带,更是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重要遗产点。我愿为您守护一辈子。(陈德杉 泉州台商投资区洛阳镇文史研究会会长、省级非遗项目《洛阳桥传说》传承人)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泉州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泉州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泉州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泉州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被转载网站、媒体、当事人若认为有侵权之处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③ 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稿费支付事宜。对于使用时未及核实的权利人,可以向本网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 如需合法使用本网站发布的拥有完全版权的稿件,也请直接与本网站接洽。联系电话:22500260,22500194。 联系邮箱:qzw@qzw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