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有约 特色专题 直播泉州 读报 美食 健康 文旅 报料 视频 图片 创客 V R 县区




2022-07-22 09:45:00 来源:泉州网

江用文,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党委书记。

茶产业是农业增效的支柱产业,同其他作物相比,种茶效益比较高,全国投产茶园平均亩产值达到6300元以上。茶产业是农民增收的民生产业,也是目前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

近年来,我国茶园面积增长速度减缓,未来已不能仅靠扩大茶园面积支撑茶业持续发展。传统茶业加工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着劳动力短缺、生产成本快速上涨等难题。茶企规模小,全国现有茶企6.7万家,规模以上企业2000多家,前10强企业销售收入不足全国销售收入的10%。茶叶加工不能满足绿色发展要求,特别是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茶叶加工还在使用非清洁能源。虽然茶叶加工装备水平在不断地提升,但部分加工装备还存在着精密度比较低、生产线整体性效果比较差等问题,工艺参数的竞争化水平也偏低,所以导致了茶叶加工产品质量稳定性比较差。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茶叶加工方式在加工机械、加工技术、工艺参数等方面逐渐创新,出现了机器替代人力、机械化走向智能化等新形势。未来要通过质量发展,通过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来实现茶产业的发展,用创新来破解茶产业面临的难题,推进茶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加快转变产业发展方式,着力产品优质化、特色化、方便化、市场化,生产的绿色化、标准化、机械化,加工的精准化、智能化,助力品牌营销的品牌化,促进茶叶三产融合发展,实现产品优质。

历经30多年的快速发展,安溪茶产业已经站在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大步迈进的关键节点,正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的重要契机。一年多以前,全国茶产业标准化高峰论坛暨标准化工作年会在安溪召开。安溪茶人的专业素养,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今年,首届中国茶科技创新大赛又在安溪举办。科技创新与茶产业标准化等议题息息相关。茶产业从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领域中一路发展至今,与历代茶人不断与时俱进、创新求变有着密切关系。生物科技、5G物联网等科技领域不断推陈出新的当下,对传统产业的生存发展提出更高要求。百尺竿头能否更进一步,取决于茶产业能否敞开胸怀,主动接纳拥抱新技术的涌入和改造。中国茶科技创新大赛的举办,就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现了安溪作为重要茶叶原产地的态度和胸怀。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这一赛事平台,必将涌现一批优秀科技创新成果,为中华茶产业注入全新血液和活力,站上更高的舞台。

□本期执行:记者 谢伟端


责任编辑:
泉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泉州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泉州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泉州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泉州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被转载网站、媒体、当事人若认为有侵权之处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③ 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稿费支付事宜。对于使用时未及核实的权利人,可以向本网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 如需合法使用本网站发布的拥有完全版权的稿件,也请直接与本网站接洽。联系电话:22500260,22500194。 联系邮箱:qzw@qzwb.com。

合作:15880996339 0595-2250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