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址重建的棂星门(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从2018年4月开始,每个周末在泉州府文庙广场都举办“百姓大舞台”活动。四年间,上百支专业艺术团和民间团体的踊跃献艺,130余场传统曲艺、民间文艺的精彩演出,让“百姓大舞台”成为一道惠及泉民的文化盛宴,一张扮靓泉州的文化名片。
作为主办单位之一泉州市艺术馆的员工,去府文庙演出现场值班,成了我的一项光荣工作。因着这个机缘,我对泉州府文庙产生了兴趣,假期也常去府文庙一带徒步游览,随着逛的次数多了,我对泉州府文庙有了更深的了解。泮宫、大成殿等著名景点且不说,就单说府文庙前的棂星门吧。
古代传说棂星为天上文星,文庙修棂星门,象征祭孔如同尊天。因此,棂星门是各地文庙的少不了的配置建筑。现存泉州府文庙棂星门,采用五间六柱造型,斗拱单檐歇山顶燕尾脊,充满闽南特色,额枋书“文庙”,侧枋书“德侔天地”“道冠古今”,整体结构匀称,富有气势。
但这座棂星门,其实是后来移建的。史载,原府文庙棂星门位于露庭南面,始建于南宋,后建筑不存,剩有1对青石龙柱,并于1976年被移至开元寺。
为完整保护府文庙建筑群,泉州市从2000年开始推动府文庙修复工作,建成如今的文庙广场,既有效保护遗址,又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场所。
借着修复工程的机会,棂星门遗址考古也有了新进展,经过考古清理,棂星门遗址呈现在世人面前,其中发现龙泉青瓷及黑褐瓷碗、盏等残片,质地精美,从侧面反映出宋元时期此处的繁荣景象。而遗址具体的位置,就在今天“百姓大舞台”演出的那一块场地!
棂星门变身“大舞台”,我想孔子若知道,应该不会生气吧。毕竟孔老夫子喜欢音乐,闻《韶》而“三月不知肉味”,还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样的话。更何况,百姓欣逢盛世而乐舞飞歌,这何尝不是他老人家的理想?
而今,泉州府文庙及学宫随着泉州成功申遗而享誉世界。古今沧桑变,海丝再扬帆,这座棂星门,还将屹立于时光中,见证更多美好上演。(王海波 泉州市艺术馆员工)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泉州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泉州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泉州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泉州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被转载网站、媒体、当事人若认为有侵权之处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③ 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稿费支付事宜。对于使用时未及核实的权利人,可以向本网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 如需合法使用本网站发布的拥有完全版权的稿件,也请直接与本网站接洽。联系电话:22500260,22500194。 联系邮箱:qzw@qzw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