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1月2日讯(记者 廖培煌 通讯员 曾开灶 赖丽春 文/图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普查登记阶段已告一段落,这一阶段里,普查员入户登记,进行比对复查,开展数据质量抽查等,是整个普查工作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也是工作量最大、动员力量最多、直接决定普查数据质量的重要阶段。在此期间,泉州市有成千上万名普查员奔走在千家万户间。在山城德化,普查员更是不辞辛劳,不畏艰难,用心用情助力“大国点名”。
普查员苏义炬(左一)进村入户普查
用“足迹”记录数据 用耐心赢得认可
“您好,我是‘七人普’的普查员,这是我的工作证……”每到一处,德化县葛坑镇葛坑村的人口普查员黄素琴都要这样自我介绍。从人普入户登记摸底开始,“白+黑”“5+2”对她来说已成常态。山里夜来得快,也更冷,有时为了等一个人,就算太阳下山了,她依然不肯放弃。一天下来,她不知敲过多少次住户的家门,走了多少里路。等到结束一天的任务,嗓子哑了,脚走累了,稍作休息后她又拿起电话预约明天入户登记。枯燥却意义重大的工作,周而复始地进行,她用自己的“足迹”丈量时代,记录数据。
浔中镇人口流动性大,入户难,普查员只能利用饭点、晚上摸底,免不了吃闭门羹。“有什么好普查的,派出所都有资料,没空,走走走……”居民李阿婆一开始不太理解。被赶的滋味不好受,但是普查员赖丽云依然面带微笑解释:这是全国性的人口普查,开展人口普查的目的就是为查清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情况变化,有利于政府更好地制定政策改善民生,跟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听完,阿婆有些不好意思,“这样的大事应该配合”。
行动诠释担当 巾帼不让须眉
苏义炬是大铭乡上徐村两委,参加过第五、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人普正式登记工作开始,也是生姜秋收季节,村民忙着收挖生姜,苏义炬则放下家里的活,忙着人口普查。“生姜年年能种,人口普查十年才一次,每一次普查都意义重大,容不得出错。”他每天穿戴整齐,佩戴好人口普查员证,挨家挨户入户登记,在确保进度的同时注意上报质量。
“您好,我是浔南社区人口普查员苏燕莉,这是我的工作证……”苏燕莉负责的普查小区是浔南社区户数最多、难度最大、任务最重的,这里高楼、平房、简易房等建筑交错搭盖。去年10月起,她连续工作一个多月,每家每户上门,楼上楼下跑,不漏过一个普查对象。电话预约、纸条留言、蹲点守门等方法都用上,仍不配合的,沟通交流,用真诚和耐心,改变居民的态度。
三次参加人普 见证祖国发展
颜鸿瑜是三班镇泗滨村的一名普查员,今年64岁。他参与过3次人口普查、3次经济普查、2次农业普查,是普查界名副其实的“元老”。“连续参加了3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见证了祖国30多年来的繁荣发展,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感受。”他说,很高兴能以一名老共产党员的身份,为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贡献力量。
美湖镇上漈村普查员林让煌,也参加过第六次人口普查。“岁月荏苒,一眨眼,也是经历过两次全国人普的人了。有户家庭,‘六人普’的时候,婴儿刚出生,现在‘七人普’,也是我普的他们,当初的婴儿已成长为聪明活泼的小学生了。”他满怀期待地说,下次的人普还要争取参加,跟大家一起见证祖国的进步。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泉州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泉州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泉州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泉州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被转载网站、媒体、当事人若认为有侵权之处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③ 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稿费支付事宜。对于使用时未及核实的权利人,可以向本网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 如需合法使用本网站发布的拥有完全版权的稿件,也请直接与本网站接洽。联系电话:22500260,22500194。 联系邮箱:qzw@qzw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