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珠海10月23日电 题:巨龙,腾飞在伶仃洋上——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侧记
新华社记者霍小光、张晓松、王攀、周强
“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
2018年10月23日上午10时,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并作郑重宣布。
国家工程、国之重器。
历时9年艰苦建设,一座全长55公里的跨海大桥,飞架伶仃洋,把碧波化作通途。
从此,香港、澳门特区开启了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新篇章;
从此,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到新阶段。
大桥开通仪式在珠海口岸旅检大楼出境大厅举行。
中央领导同志来了,广东省主要负责同志来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来了,大桥建设者代表也来了。
仪式简短而热烈。
当习近平宣布大桥正式开通时,现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这座世界上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东连香港,西接珠海和澳门,是继三峡工程、青藏铁路之后,我国又一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也是中国桥梁建设史上技术最为复杂、环保要求最高、建设标准最高的“超级工程”。
辽阔的海面上,与大桥相连的东人工岛犹如一艘巨轮,正开足马力,破浪前行。
开通仪式结束后,习近平驱车沿大桥巡览并登岛远眺。
雨后的伶仃洋烟波浩渺,大桥如巨龙伏波,在云水间若隐若现,更显几分神奇。
这里是全球最繁忙的航道,每天有4000艘各类船舶航行;这里同样拥有一片繁忙的天空,每两分钟就有一架飞机在大桥目视可及的香港国际机场起降。
党中央对港珠澳大桥建设始终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大桥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寄予殷切期望。
这是一项重大举措——
去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之际,正在香港视察的习近平主席专程来到港珠澳大桥香港段建设工地,了解工程建设情况。他强调,建设港珠澳大桥是中央支持香港、澳门和珠三角区域更好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密切合作的重大成果。
这是一份浓浓关切——
今年元旦前夕,习近平主席发表2018年新年贺词,用“天道酬勤,日新月异”总结过去一年,特别提到“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并以“我为中国人民迸发出来的创造伟力喝彩”,向“中国奇迹”的创造者们致以敬意。
得知习近平总书记要来出席大桥开通仪式,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朱永灵兴奋不已。在东人工岛平台上,朱永灵指着香港方向的桥面向总书记报告:“那里就是您去年到过的香港段。”他还告诉总书记,听到新年贺词,大桥建设者们欢欣鼓舞、倍感自豪。
大桥总设计师、总工程师、隧道专家、大国工匠……几十位大桥建设者代表围拢在习近平身边,聆听总书记热情洋溢的讲话——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创下多项世界之最,非常了不起,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
“这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
“我为你们的成就感到自豪,希望你们重整行装再出发,继续攀登新的高峰”。
……
句句铿锵,直抵人心。
在许多建设者眼中,港珠澳大桥正是改革开放40年国家发展繁荣的缩影,彰显了“中国精神”的强大感召力。
“在粤港澳大湾区这片热土投资基础设施,对于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不可小觑。”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孟凡超说。在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工程总监张劲文看来,港珠澳大桥不仅展现出“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更宣示了中国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泉州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泉州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泉州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泉州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被转载网站、媒体、当事人若认为有侵权之处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③ 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稿费支付事宜。对于使用时未及核实的权利人,可以向本网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 如需合法使用本网站发布的拥有完全版权的稿件,也请直接与本网站接洽。联系电话:22500260,22500194。 联系邮箱:qzw@qzw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