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泉州市财政局、教育局、科技局组织对我校四个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开展绩效评价。为做好我校智能制造国家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先进高分子材料省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价后续的现场复核工作,9月26日下午,校长黄世清组织两个平台相关人员开展协调会,对标对点安排任务。9月27日下午,由泉州市财政局及集美大学教授组成的项目考评专家组一行4人到校,对我校这两个中心进行绩效评价现场复核。
校长黄世清、校党委副书记庄一民迎接考评复核专家组并陪同专家现场核查。智能制造工程学院院长吴永春、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王晖、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院长连顺金、校财务处处长陈乙江、科研处项目管理科科长陈远宏及智能制造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先进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成员及相关部门代表参加现场考评复核。
专家组听取了智能制造工程学院院长吴永春与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李大刚关于“中心”建设情况的介绍,实地走访了智能制造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办公室、先进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办公室,以及工业机器人基础教学实训室、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实训车间、高分子材料加工车间、高分子材料检测实训室、化工生产性实训车间等,对实训设备、师生作品、成果获奖等进行细致核查。
随后,专家组认真查看了两个中心提交的绩效评价材料,对两个“中心”能高效提供完善的考评材料表示充分赞赏,同时肯定了建设举措及取得的成效,并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校长黄世清对专家组提出的宝贵意见表示感谢,承诺两个中心将会按照要求完善平台建设,也希望中心将会产出更多的成果,助推当地产业经济发展。
据悉,我校科研平台建设深入实施“双高计划”,引领学校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通过需求导向、资源整合、项目推进,政行企校多方联动、按需协同,共享人力、技术、咨讯等资源,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支撑学校的科学办学和人才培养。智能制造高职院校国家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是由我校牵头并协同8家单位共建共享而成,至今中心组成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研究、鞋类产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精细工艺研究、基于大数据的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等3大技术攻关团队,积极开展协同创新实践,着力解决纺织鞋服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推进科研成果向企业的转移和转化。先进高分子材料省级协同创新中心与省内外企业、高校、研发机构合作,构建人才培养、项目开发、社会服务和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协同创新中心,该中心针对成员、企业员工和在校生开展多层次的人才培养,通过申请各级各类课题和接受企业委托开展科学研究,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服务,积极促进各类成果转化,社会经济效益彰显。
(科研处/智能制造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泉州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泉州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泉州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泉州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被转载网站、媒体、当事人若认为有侵权之处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③ 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稿费支付事宜。对于使用时未及核实的权利人,可以向本网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 如需合法使用本网站发布的拥有完全版权的稿件,也请直接与本网站接洽。联系电话:22500260,22500194。 联系邮箱:qzw@qzw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