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耕耘
“和稀泥”是指对纷争采取无原则的调和折中方式,这一说法多含贬义。在一些原则问题上,是非立场是不容含糊的,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裁决者态度要明确。然而有些矛盾争执,只是当事人意气用事,一味逞强,无关大原则,甚至有损大原则,对此,第三方的“和稀泥”,不失为化解无谓纷争的一个好办法。
晚清时期,张之洞任湖广总督,与湖北巡抚谭继洵素来不和。有次两人同时出席一个宴席,席间有宾客聊起长江宽度的话题。谭继洵说是五里三分宽,张之洞说是七里三分宽,两人唇枪舌剑,争执不下。一时间气氛搞得很紧张,东道主十分难堪。这时在座的江夏知县陈树屏站起来调解,他说雨季涨水时,江面最宽处是七里三分,旱季水落时,江面最窄处是五里三分,两位大人的说法都对。一席话说得张谭两人哈哈大笑,一场剑拔弩张的争执就此化解。过后,不仅众宾客夸赞陈树屏调和的智慧,张谭两人也对他好感有加。
和稀泥,要么像陈树屏这样说双方都没错,要么对双方各打五十大板,要么转移矛盾焦点,要么有意淡化错误甚至抹杀是非,以达到求全求和的目的。
三国时,吕布辕门射戟就是转移矛盾焦点的和稀泥做法。当时袁术派大将纪灵率十万大军攻打刘备。刘备写信向吕布求助。袁术则派人给吕布送去粮草和密信,要吕布按兵不动。处于两难中的吕布,想了一个变通的办法,他把刘备和纪灵同时请来。宴席间吕布提议:“把我的画戟插到辕门外一百五十步地方,如我射中画戟的枝尖,两家罢兵;不中,各自为之。”纪灵认为那么远不可能射中,就同意了。刘备有求于人,不敢不同意。而吕布对自己的箭术是有十足信心的,结果一箭射中画戟,从而免了一场厮杀。
宋仁宗时,有匪帮集结队伍拟攻打高邮县。高邮县知军晁仲约见城中的守兵不足以抵抗,就让富商财主捐出金钱财帛与牛羊美酒,摆在城外犒劳匪帮。拿到这些财物后,匪帮就撤走了。事后,朝廷拟处死晁仲约,在一边倒的赞成声中,范仲淹极力反对,他说在当时势单力薄的情况下,使高邮县城得以保全,避免了烧杀掳掠、生灵涂炭,这于百姓有功。最终宋仁宗采纳了范仲淹的意见,从死刑改为流放,过了几年又让晁仲约复出当了太守。
范仲淹的和稀泥,就是淡化了犒劳匪帮的过错,着眼于其守城之功,从而救了晁仲约一命。而深谙中庸之道的孔夫子,更是懂得和稀泥,以避免矛盾激化。
有一次孔子的学生颜回经过一家布店,看到客人与店主在争吵。客人说三八二十三,店主多收了他一文钱。颜回就说,这位客人你弄错了,三八二十四,他没有多收你的钱。客人听了,非抓住颜回找老师孔子评理不可。客人发狠话说,如果我错了,我头砍下来给你。颜回也赌气地说,如果我错了,我头上的帽子给你。两人一路争吵着来到了孔子跟前。听了争辩的事由后,孔子说,三八二十三,颜回你错了。那个客人得意扬扬地揪下颜回的帽子走了。事后,孔子看出了颜回的不服,就告诉他:三八二十四,这是无须争辩的。你输了不过少一顶帽子,而对方如果输了,搞不好真的会出人命。人命与帽子,孰轻孰重?一席话说得颜回出了一身冷汗,他才醒悟过来,老师故意颠倒是非,看似无原则,其实是仁爱之举。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泉州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泉州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泉州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泉州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被转载网站、媒体、当事人若认为有侵权之处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③ 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稿费支付事宜。对于使用时未及核实的权利人,可以向本网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 如需合法使用本网站发布的拥有完全版权的稿件,也请直接与本网站接洽。联系电话:22500260,22500194。 联系邮箱:qzw@qzw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