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永和将“生态欠账”变为“资源红利”——
昔日废弃矿坑 今朝秘境公园
泉州网6月24日讯(记者许雅玲 林劲峰 通讯员许建辉 文/图)近日,记者在晋江市永和镇巴厝村看到,由废石窟改造的巴厝矿坑秘境公园项目一期建设已接近尾声,预计7月中旬可完工——一座“沉睡”多年的废石窟,正在用另一种方式“活”起来。
巴厝矿坑秘境公园
废石窟位于巴厝村党群活动中心南侧约50米处,面积约160亩,三四处深坑连成一体,水积其中,深处近200米。石材业转型退出后,这里人迹罕至,石窟场外,两扇铁门紧锁多年。去年10月,巴厝矿坑秘境公园启动建设,项目共分6期,总投资约7855万元。
按照项目整体规划,巴厝矿坑秘境公园设有采石文化区、秘境花园打卡区、亲子娱乐区、特色山体风貌体验区和观景漫步休闲区等5个功能区,包括16个景观项目。
同样正推进建设的还有位于永和镇西坑村的一处石窟公园——西坑石窟公园。该公园规划面积约24.15亩,设计有岩石栈道、滨水景观、休闲广场,重点突出“石窟景观”与“闽南文化”元素,将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生态石窟公园。
“巴厝、西坑两处石窟生态公园项目是永和镇推进生态修复的重要内容,将带来环保及旅游产业‘双收益’。”永和镇副镇长黄鹏程介绍,预计下个月,巴厝矿坑秘境公园项目一期、西坑石窟公园将陆续完成建设。
永和素有“石材之乡”的美称,共有180处石窟。在晋江市自然资源局和永和镇政府的联合推动下,永和镇先后对十多个废弃石窟进行回填和生态修复,新增绿化近千亩,并在玉湖、后埔、内厝等多个村建成生态休闲公园、口袋公园和高标准农田项目,不断巩固生态综合治理成果,推进高质量发展。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泉州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泉州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泉州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泉州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被转载网站、媒体、当事人若认为有侵权之处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③ 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稿费支付事宜。对于使用时未及核实的权利人,可以向本网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 如需合法使用本网站发布的拥有完全版权的稿件,也请直接与本网站接洽。联系电话:22500260,22500194。 联系邮箱:qzw@qzw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