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今年市两会上,围绕教育问题,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他们纷纷表示,近年来,泉州积极稳妥有序推进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工作,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持续推进教育公平,大力补齐教育短板,成效显著,群众教育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但是泉州市职业教育基础仍相对薄弱,随着社会发展大学生群体也出现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大家呼吁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教育配套,形成全社会共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记者游怡冰 曾聪虹 林铭珊
推动家庭社会高校协同育人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关乎个人、家庭和社会利益,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优越性也带来了学生教育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市人大代表王淑坤认为,近几年,大学生的心理和思想问题日益显性化。而大学生的培养过程涉及国家政策、高校现状、家庭背景和学生自身等多方面,解决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不适应、不沟通、不耐压、不吃苦等问题,需要家庭、社会各界与高校一起多元联动,实现广义上的“全员、全方位和全过程”育人,力争育好人、育新人、育能人。
作为闽南理工学院光电与机电工程学院院长,王淑坤表示,过去三年里,闽南理工学院开展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光电与机电工程学院为例,开展了校企卓越班、集中毕业实习和企业工程项目综合实践等递进式应用型培养模式改革,学生的劳动意识、实践能力和工程能力显著提升。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仍发现存在诸多问题,比如部分学生和家长对参与实践认识不到位,企业参与育人的意识、动力和措施还有待提高。王淑坤表示,实践育人必然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给予政策鼓励和积极引导,协助高校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引校入企、引企入校双轮驱动,助力行业企业技术转型升级和提升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度和满意度。
加大职业教育基础设施投入
市政协委员刘征敏提出,目前,中等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与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仍有较大差距。刘征敏建议,加大各中职学校的基础设施投入,尽快解决各中职学校的学生宿舍、教室不够等硬件问题,扩大现有中职学校的招生数量,缓解目前全市中职学位不足的迫切问题。
刘征敏建议,以政府统筹为主,坚持落实市县政府投入责任和区域内职业教育资源统筹职责,将职业教育纳入产业发展和城乡建设规划。建立紧缺人才培养能力调查制度,推动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调整与区域产业相结合,职业教育课程和实训基地建设与地方产业相适应,推动产教融合发展。建立中职学校、技工学校办学指标评估制度,限制办学条件不足、办学能力低下的职业学校招生规模,扶持优质中职学校。建立招生信息发布审查制度,对学校的招生简章统一审查,提高中职招生简章的可信度和严肃性。
提升农村初中校教育水平
近年来,随着泉州市各级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农村初、高中校的办学条件、教育质量和水平等方面都有了较快的发展和提高,但教育提升空间和改革力度依然有待提高。
台盟泉州市委会建议,改革和完善农村教师管理与评价体系,根据各校校情推出中层干部、班主任等管理评价办法,调动教师工作能动性;对农村学校优秀教师在职称评聘、工资晋升等方面予以优先照顾,鼓励农村初中校教师参加学历提升,凡学历提升工资可提档晋级比例增加,提高农村校教师队伍素质;对入职新教师,由各级教育部门统筹安排派到高一级达标的中学跟班、跟岗学习历练一年再回校任教;与先进学校结对共建,创设更多机会和平台让老师们走出去学习观摩,请进来专家名师指导提升;严格把好优秀师生外流关卡,不让名师和尖子生被其他名校挖走;建议放宽、增加农村教师正式编制,把优秀教师人才留在学校里,改变各学科教师结构的不均衡和年龄结构偏大等现象。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泉州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泉州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泉州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泉州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被转载网站、媒体、当事人若认为有侵权之处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③ 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稿费支付事宜。对于使用时未及核实的权利人,可以向本网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 如需合法使用本网站发布的拥有完全版权的稿件,也请直接与本网站接洽。联系电话:22500260,22500194。 联系邮箱:qzw@qzw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