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学习强国1月4日、新福建1月5日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黎明职业大学通过打造科学研究“四高地”,提升全校科研的引领力、组织力、研发力和推动力,以高质量创新成果助力提升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支撑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2022中国高职院校科研与社会服务竞争力排名中,黎明职业大学位居全国第40,福建省第一。
打造创新技术服务高地
学校根据科技创新“四个面向”的战略方向,加强“国家—省—市—校”4级19个科研创新平台的布局和建设,夯实有组织科研的创新支点,推动在技术攻关、人才培养、智库咨询、技术服务等方面获新成效,积极融入国家创新体系。2022年黎大与福州大学等单位共同承担的“应用于高功率器件的大尺寸高质量氧化镓材料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成功获福建省科学技术厅工业领域科技重大专项立项;发挥黎大人才与技术优势,重点聚焦纺织鞋服柔性制造、新材料应用技术领域,形成技术上交叉衔接、质量高、技术链上下游领域保护全面、市场转化应用前景好的专利组合,学校“泉州市高价值专利组合项目——纺织鞋服智能制造与新材料应用技术高价值专利培育”通过了中期考核验收;召开“土建工程混凝土材料福建省高校应用技术工程中心”和“LED综测与节能技术福建省高校应用技术工程中心”两个省级应用技术工程中心验收会,获专家组好评;“黎明职业大学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获批2022年福建省众创空间项目;福厦泉自主创新示范区协同创新平台项目“互通智慧物流闽西南协同发展平台”获批立项;获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参与“皮革 色牢度试验 耐汗渍色牢度”等4项国家标准制定;参加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讲解员”评选,教师1人、学生2人获奖。
打造创新成果转化高地
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提质增效”工程,深入建设福建省技术转移机构,不断健全管理机制、拓展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能力、培养技术转移人才,推进学校师生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2022年,黎明职业大学知识产权获授权73件,其中,申请PCT7件,进入国家阶段2件;18件专利实现转移转化;技术合同登记39 项;建设泉州市科技创新券服务机构,发挥科技创新券支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全年完成创新券兑现申请11项;依托学校市级科技特派工作站建设,科技特派员工作表现突出,2021年度获选认的1个科技特派员团队和37位科技特派员中,有10位科技特派员获考核优秀、24位及1个团队获良好。
打造“黎明智库”服务高地
推进“黎明智库”涵盖政府、企业、社会与高校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知识管理数字网络构建,服务海丝名城智造强市品质泉州建设。编撰《黎明智库》,从国情、省情、市情、校情四个维度汇聚全校教职工高质量咨政成果。2022年3月,学校《高职生源多样化背景下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项目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科研规划项目第一批次结题名单中唯一一项被认定为“优秀”;举办高端学术论坛,相关研究成果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形成研究总报告与10项委托子课题论文集,北大核心期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等刊载了课题成果,“人民日报—泉州晚报”视频号、《泉州晚报》、泉州广播电视台、东南网、福建职业教育官微、泉州网等媒体对论坛研究成果进行专题报道,发挥了黎大区域职教领头羊作用;参加由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等主办的“第二十二届全国科技评价学术研讨会”,学校科研处在会上分享了“SECI模型理论运用于高校科研生态探源与发展”研究成果,获专家较高评价。
打造“数字科普”教育高地
黎明职业大学数字非遗科普教育基地入选福建省2022年优秀科普教育基地。基地由海丝文化集镇、闽南传统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科普中心、新媒体智能科创中心、油菜花学生科普活动中心、《海上丝绸之路技艺传承与文化传播》教学资源库等构成,秉持开放包容的“和合”思想,围绕科普海丝非遗的技艺传承和创新,实现线上资源库颗粒化资源7800 条、用户数19000人(其中社会学习用户数3000人以上)的目标;培育了高素质的科普工作者、科普志愿者和科普讲解员队伍;开展系列特色科普活动,打造突出“数字科普”“非遗技艺”“海丝特色”科普活动品牌,形成“一集镇、一平台、三中心”为主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智慧科普教育格局。
(校内配合单位:科研处)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泉州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泉州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泉州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泉州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被转载网站、媒体、当事人若认为有侵权之处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③ 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稿费支付事宜。对于使用时未及核实的权利人,可以向本网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 如需合法使用本网站发布的拥有完全版权的稿件,也请直接与本网站接洽。联系电话:22500260,22500194。 联系邮箱:qzw@qzw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