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5月25日电 (记者 庞无忌)今年以来,中国主要城市土地市场趋冷,成交规模有所下滑,不过近期多个核心城市土拍(土地使用权拍卖)出现升温迹象。
25日,合肥进行年内第三批次集中供地,4宗宅地总起价48.7亿元(人民币,下同)。经过竞逐,最终3宗地封顶进入竞品质阶段、1宗地溢价成交,据中指研究院统计,总成交金额约55.6亿元。此次土拍共吸引近30家房企报名参拍,与此前各地土拍参与者不多、大量地块流拍的情况相比,热度已明显回升。
5月23日,杭州2023年第四批集中供地出让9宗地块,总土地出让金138亿元,平均溢价率9.4%。中指研究院华东大区常务副总高院生表示,此次杭州土拍三分之二的地块封顶摇号,溢价率高位运行。其中的新街地块参与摇号企业数量高达66家。而且民营房企拿地积极,滨江等本土房企补仓意愿强烈。
今年以来,成都土拍热度不减,多宗地块价格触顶摇号成交。截至5月19日,成都一批次供地计划清单里的土地拍卖全部完成,成功出让34宗宅地,仅一宗流拍,成交金额达311亿元。
5月10日,厦门2023年首场土拍共出让3宗宅地,起拍总价91.9亿元。诸葛数据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关荣雪指出,厦门这场土拍最终揽金共计101.45亿元,平均溢价率达10.39%。厦门此次土拍热度虽不及2021年前两轮集中土拍,但较去年各批次已然有了明显提升。
在今年自然资源部对集中供地政策进行了优化完善后,多城采取“以需定供”“少量多次”的供应方式以维持市场供求平衡及土拍热度。
中指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5月23日),中国300城住宅用地成交9113.5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下降28.6%。进入5月以来,土地市场较上月有所回暖,全国300城住宅用地成交1989.3万平方米,较上月同期增长70.1%,较去年同期下降9.2%,降幅有所收窄。
中指研究院分析师孟新增指出,整体而言,全国住宅用地成交仍呈缩量态势。一方面,在住宅销售市场尚未企稳、企业资金面承压及多地“集中供地”模式调整等因素影响下,地方政府推地力度整体较弱。另一方面,受近两年房地产市场调整影响,企业投资审慎,且多向核心城市聚集。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泉州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泉州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泉州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泉州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被转载网站、媒体、当事人若认为有侵权之处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③ 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稿费支付事宜。对于使用时未及核实的权利人,可以向本网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 如需合法使用本网站发布的拥有完全版权的稿件,也请直接与本网站接洽。联系电话:22500260,22500194。 联系邮箱:qzw@qzw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