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有约 特色专题 直播泉州 读报 美食 健康 文旅 报料 视频 图片 创客 V R 县区


您的位置: 泉州网>泉州新闻
2022-09-09 10:05:40 来源:泉州晚报
童狮,作为中国传统狮法技艺之一,是泉州刣狮传统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永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童狮”主要传承人之一林德华介绍,自古青狮讲理,童狮讲性。

童狮,作为中国传统狮法技艺之一,是泉州刣狮传统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永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童狮”主要传承人之一林德华介绍,自古青狮讲理,童狮讲性。古籍《桃源杂记》记载:“青狮出境,童狮坐镇。”童狮外形以团粉扎花为标记,形态以童性为趣,不拘于礼。行动以上下跳跃腾挪,左右恋物戏耍。童狮的传统演练技艺由白鹤拳套路、对练、器械套路组成。表演形式由两人或三人套上狮衣,扮成童狮。拳师手持刀枪棍戟藤牌等武器,以武术套路结合绕阵,变换队形包围狮子,而后缠斗。童狮时而左奔右闪,回避兵器的攻击,时而腾空而起,勇猛出击,扑向人群,场面惊心动魄。在表演中,无论器械或套路,要求靠身近打,真刀真枪厮杀。

拳师手持兵器与童狮缠斗

加强童狮传承迫在眉睫

童狮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念馆位于云峰村内

童狮表演“融入”景区

永春外山乡云峰村位于该县东部,是永春、南安、洛江、仙游四地的交界处。云峰村是永春童狮的发源地,这里有一座千年古刹——天竺寺(亦称天竺禅寺),始建于唐。相传“天竺王子”达摩祖师曾于此讲禅解经。在天竺禅寺还出土过一尊陶制的童狮。云峰童狮区别于其他舞狮的特点是:额头绘有“王”字,脊背有九道纹路。宋以后,天竺寺僧将部分少林秘方、武术传入民间;清咸丰年间,永春人林俊起义反清,曾到云峰屯兵,并在当地传习永春白鹤拳法,有许多当地人加入义军。20世纪初,云峰人林日葵漂洋过海谋生,其间拜五祖拳大师干德元、李妙为师,刻苦练习,得其真传,与林宝山、陈桂芳等组建“抗日大刀后援队”,为抗日战争输送抗战力量。回乡后林日葵重组云峰童狮武术队,教演舞狮技艺,传授五祖拳法。艺徒中有多人参加地下革命工作,为革命事业作出贡献。

童狮文创衍生品:福狮藤牌香炉

天竺禅寺出土的陶制童狮(陈小阳 摄)

童狮外形以团粉扎花为标记(陈小阳 摄)

云峰童狮自明末清初以来,代代传承,从不间断。据传,现永春民间留存的传统古老藤牌及藤牌刀,是清初童狮队随永春人林兴珠参加雅克萨战役获得大捷凯旋后,卸甲还乡带回的。其中一面藤牌残件里的火铳钢珠尚在,足可印证其年代久远。林德华表示,童狮作为一种古老的南派武术,曾濒临失传。现仅永春县外山乡云峰村民间尚保留童狮的传统演练技艺活动,因此加强童狮传承迫在眉睫。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热心助力下,通过科学抢救、保护传承和推广宣传,童狮文化逐渐“活”了起来。2015年永春县人民政府将“童狮”传统项目认定为永春县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

永春云峰有童狮表演队

童狮寓意吉祥,颇受民众喜爱。

民间观点认为,童狮乃是珍贵神兽,为吉祥勇敢的象征物,承载着华夏民族的精气神。林德华表示,近年来永春大力发掘童狮文化内涵,创造出“童狮IP”形象,将其作为核心,助力“文化+相关产业”发展(目前主要与旅游、零售、农业等行业相融合)。永春一些特色乡村游项目还别出心裁地将“童狮”文化融入景区,童狮斗笠、童狮表演等的出现,仿佛让福狮伴着游客游山玩水,其乐融融。林德华开心地表示,现今开发出的童狮文创产品包括童狮平安挂饰、宝鼎童狮、狮行孝道飞行棋、童狮藤牌香炉等,“这些童狮文创产品大多蕴含童狮的灵气、福气、喜气、财气等特点,提倡并弘扬孝道文化,故而颇受市场欢迎。”

□记者 吴拏云/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除署名外)

责任编辑:
泉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泉州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泉州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泉州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泉州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被转载网站、媒体、当事人若认为有侵权之处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③ 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稿费支付事宜。对于使用时未及核实的权利人,可以向本网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 如需合法使用本网站发布的拥有完全版权的稿件,也请直接与本网站接洽。联系电话:22500260,22500194。 联系邮箱:qzw@qzwb.com。

合作:15880996339 0595-2250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