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有约 特色专题 直播泉州 读报 美食 健康 文旅 报料 视频 图片 创客 V R 县区




您的位置: 泉州网>泉州新闻
2022-09-09 08:56:42 来源:泉州晚报
今年是“共同托起他们的理想”助学活动举办的第20年。20年来,活动共筹得善款2317.97万余元,帮助6794名(次)学子圆了大学梦。

泉州网9月9日讯(记者 陈明华 郭芳蓉 魏晓芳 文/图)“我已经到学校,上了几节课后,感觉大学的学习生活会十分有趣。”南安学子刘志斌开心地说,到校时他和资助他的爱心人士蔡金鑫先生分享了一张与学校大门的合影。

南安学子刘志斌与大学校门合影

“刚入校时,我每天有空就去逛逛校园,品尝校园美食,现在和同学舍友们都互相认识了。”惠安学子张晨说,“很感谢曾叔叔的帮助,让我能在求学道路上稳稳前行,以后我将常怀感动之情,常为感恩之行。”

随着开学季的到来,今年泉州晚报报道的困难学子陆续踏入大学校园,由高中生蜕变为大学生,开启了人生新的篇章。他们没有忘记,在他们困难的时候,泉州市慈善总会、泉州晚报社联合主办的“共同托起他们的理想”助学活动给他们带来了希望。正是在主办方的牵线搭桥下,这些困难学子得到了爱心企业、热心人士的关心和资助,得以顺利实现大学梦。

初心未改 20年如一日坚持助学

“今天助学款全部拨出去了。”8月30日,泉州市慈善总会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共同托起他们的理想”助学活动所采访报道的21名困难学子的助学款,都已经转入他们的银行账户。

泉州市慈善总会会长沈耀钦表示,“共同托起他们的理想”2022助学行动圆满结束,又有一批学子坚韧不拔、逆流而上,乘风破浪、扬帆起航,踏上圆梦之旅,为他们点赞!

今年是“共同托起他们的理想”助学活动举办的第20年。20年来,活动共筹得善款2317.97万余元,帮助6794名(次)学子圆了大学梦。

回顾往昔,初心未改。2003年,来自永春的一封反映贫困学子难圆大学梦的信件,引起了泉州晚报社的关注。“共同托起他们的理想”助学活动应运而生,泉州晚报社当即派出几路记者分赴安溪、永春、德化等地,了解并及时报道了各地贫困学子励志求学的感人故事。在此过程中,泉州晚报接到了数百个热心读者的电话,有的表示要捐款,有的表示要以其他方式予以帮助。

从此以后,由泉州市慈善总会与泉州晚报社联合主办的“共同托起他们的理想”助学活动,每年都如期举办。助学活动为家庭困难但又坚韧不拔、坚持求学、品学兼优的学子搭建一个展示的平台,让社会各界热心企业、爱心人士了解并资助他们。20年如一日坚持助学,让“共同托起他们的理想”助学活动成为我市助学活动的一大权威品牌,深受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认可。

爱心汇聚 搭建平台成就梦想

每年的助学报道,都吸引了大量爱心人士的关注和参与。他们有企业家也有员工,有党员干部也有普通群众,有泉州人也有外地人士。

一些人默默关注支持,热心捐资却不留名,如吴先生、苏先生、陈先生……一些人则走到前台,联合主办方全方位参与助学。他们不仅慷慨解囊,帮助困难学子摆脱困境,还从情感上关怀学子,鼓励引导他们乐观向上、积极面对生活。

厦门大学EMBA2011级中美班学员蔡金鑫先生和他的同学,爱心企业家杨鹭晖、曾随纯先生,晋江圆爱服务队志愿者……他们每年都会和记者一起到受助学子家走访、慰问,让他们充满斗志和希望。

今年助学活动刚开始,深圳市松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泉州人蔡松江先生就决定捐赠10万元助学款,他表示:慈善不只是捐钱,慈善是做人,是为了构建一种和谐稳定的环境,让大家都能发展。就如“共同托起他们的理想”助学活动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及学生的善举,使更多的学子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今年新加入助学活动的爱心人士苏先生说:“‘共同托起他们的理想’活动办得很好,让我们和困难学子有一个共同沟通交流的平台。希望助学栏目越办越好,让有困难的学生求学路上能看到希望的曙光,让他们完成学业后回报社会,把这份爱心继续传承下去,同时也让更多好心人加入到这个大家庭来。”

诚心相待 携手学子传递爱心

如今,受助的学子陆续步入大学校园,开启了新的生活。他们没有忘记,在最困难的时候,一双双温暖的手、一份份沉甸甸的爱,帮他们实现了大学梦。

林敏录取于福建医科大学眼视光学专业,近日,初入大学校园的她与记者分享了刚开学的感想:“觉得一切都很新奇,有新的同学、新的老师、新的环境。感谢有你们的帮助。”同样录取于福建医科大学(药学专业)的刘慧琳说:“爱心无限,大爱无边。每一份爱心和温暖我都真切地体会到了。”

德化学子林敏分享上大学的喜悦

永春学子刘慧琳在大学体育课上

还有其他学子,也给主办方和爱心人士发来了感谢的话语。

“社会爱心人士的慷慨解囊,不仅减轻了我们求学路上的资金负担,还温暖了我们的心灵,更激励着我们在羽翼丰满之时尽自己所能传递这份爱心。”

“爱心无界,情义无价。或许我们素昧平生,但你们的无私奉献让我感受到世间的温暖。感谢各位爱心人士对我的帮助,是你们为我的成长提供了发展的平台。我将不负众望,奋力拼搏,用优异的成绩回报你们的关爱。”

“向帮助我的社会爱心人士、市慈善总会和泉州晚报社表达由衷的感谢,感谢你们的慷慨资助与支持,这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支持更是精神上的鼓舞……”

受助学子们的真情流露,也是他们对爱心的继承和传递。

《给受助学子的一封信》

亲爱的同学:

在这个收获的季节,看到你们获得了人生新起点的入场券,开启美好的大学生活,备感欣喜。在此,请接受泉州市慈善总会、泉州晚报社的诚挚祝福和美好祝愿!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奋斗方显青春本色。寒窗苦读的日子,你们比同龄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承受了更大的压力,以不怕苦、不服输的精神,为自己交上一份精彩的答卷,为家庭带来新的希望和未来。

共同托起你们的理想,是全社会关注、关心的大事。活动开展20年来,社会各界捐资助学的氛围愈发浓厚,爱心成就梦想,初衷始终不变。无数的学子带着这份关爱与期冀走进大学校园,书写了出彩的人生篇章。

希望你们在宝贵的大学生涯里:

立大志。树立远大抱负,坚定理想信念,把个人的奋斗志向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祖国的繁荣昌盛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立志为家乡争光、为祖国争光、为民族争光。

增本领。牢记自己的神圣使命,在大学生活中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克服困难、勤于学习,以只争朝夕的精神、顽强拼搏的毅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掌握过硬本领,立志成为有真才实学、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材。

强体魄。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殷殷嘱托,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劳动实践,强健体魄、砥砺意志、锤炼品格,凝聚和焕发青春力量,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知感恩。要珍视这份爱心,自觉涵养友善诚信、乐于奉献的心灵和品格,把感恩之情转化为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的力量,转化为回报社会、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强大动力。

祝愿“共同托起他们的理想”助你梦想成真,祝愿学业有成,健康快乐!

泉州市慈善总会 泉州晚报社

2022年9月

记者手记

助学 筑梦 铸人

“帮助困难学子,不仅要从经济上帮助,还要从情感上关怀。”在“共同托起他们的理想”2022助学活动中,不少爱心人士表达了这样的看法。他们表示,除了物质上的帮助,也希望让学子们感受到精神上的关爱,让他们能勇敢前行。

“感谢你们的慷慨资助与支持,这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支持更是精神上的鼓舞……”懂事的学子们,也感受到爱心人士给予他们的精神力量。他们没有忘记,在困难的时候,一双双温暖的手、一份份沉甸甸的爱,帮他们实现了大学梦。

这就是助学活动的意义。

涓涓细流汇成江河,点滴善举聚成大爱。爱心人士们力所能及的付出,不仅解决了学子们的经济困难,还给了他们战胜困难积极进取的力量和信心,更在这个社会播下了正能量的种子,引发了更多人的共鸣,带动更多人加入爱心行列。

爱心凝聚力量,希望成就未来。学子们带着温暖和爱意,自觉涵养友善诚信、乐于奉献的心灵和品格,把感恩之情转化为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的力量,成长成才,为家庭带来新的希望和未来,为社会发展注入新的青春力量。(郭芳蓉)

责任编辑:
泉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泉州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泉州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泉州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泉州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被转载网站、媒体、当事人若认为有侵权之处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③ 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稿费支付事宜。对于使用时未及核实的权利人,可以向本网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 如需合法使用本网站发布的拥有完全版权的稿件,也请直接与本网站接洽。联系电话:22500260,22500194。 联系邮箱:qzw@qzwb.com。

合作:15880996339 0595-2250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