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2月28日讯 (记者吴志明 通讯员陈腾鹏 连键刚文/图)近日,经过1个多月的“创作”,多处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的微景观呈现在泉港山腰街道群众面前,让山腰老街留了古风、添了新颜。
来到山腰街道埭港村村委会大门口,只见原来的拱形大门已经“升级换代”,新大门增加了“海盐”和“浪花”元素,旁边的部分墙面融入海蛎壳。山腰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街道的海盐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埭港村景观节点提升工程充分利用海盐和海蛎壳的元素,旧物利用、变废为宝,成为景观改造的一大亮点。除此之外,大门边的旧房子改造也颇具特色。房子临街的墙面镶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几个红色大字,下面立着十九大报告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总要求,其间还点缀着一些绿植。“整面墙顿时高大上起来。”一位居民说。
素有“戏窝子”“曲窝子”美誉的山腰,各种闽南戏曲盛行。锦塔社区抓住戏剧之乡的文艺特色,以墙为纸、笔墨为媒,将一面面墙重新粉刷,展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村里各处的墙面,有的绘上二胡、三弦或生、旦、净、末、丑等戏曲元素,有的写着剧种的简介,有的描绘经典戏剧《陈三五娘》。通俗易懂的文字和绘画,方便村民和游客深入了解山腰的戏曲文化,让戏曲瑰宝成为美丽乡村的注脚。
除了改造外立面,当地还重视整治卫生环境。连日来,锦塔社区组织人员将镇府路主干道两侧的明沟改造成暗沟,杜绝污水漫出、控制异味传播。在山腰街道办公楼门前,一个集防臭、防晒、防雨、防污、防虫、消毒等功能为一体的垃圾分类亭也安装完毕,方便群众分类投放垃圾,有力提升周边环境卫生。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泉州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泉州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泉州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泉州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被转载网站、媒体、当事人若认为有侵权之处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③ 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稿费支付事宜。对于使用时未及核实的权利人,可以向本网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 如需合法使用本网站发布的拥有完全版权的稿件,也请直接与本网站接洽。联系电话:22500260,22500194。 联系邮箱:qzw@qzw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