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泉州古城最重要的一条街,多元文化兼收并蓄的千载西街,既承载着深厚的闽南文化传统,又浓缩着泉州人对家乡的眷恋。
见人见物见生活,留形留人留乡愁。回顾一座座匠心独运的古厝洋楼,看完一段段荡气回肠的西街故事,在“泉州西街”系列的最后,我们采访了几位热爱古城,热爱西街的年轻人,他们不是西街的“原住民”,但都是热爱古城,以实际行动呵护、装点西街的新青年,我们来听听他们对西街的情结,对西街的展望。
本期人物:“慢居生活”吴志超
吴志超
从2015年开始,吴志超已经在西街附近陆续开设了三家“西街慢居”系列的民宿和一家名为白水皓兮的茶室。
吴志超开设的店都有着独特的设计感,多次登上全国性的专业刊物,吴志超说,这或许与他的个人经历有关,早年从事艺术品玩具出口生意,需要在世界各地奔走,同时也接触了许多国外的艺术家,去的地方多了,突然想要回来老家泉州待着,又觉得西街很有故事,很有烟火气,于是2015年在西街开起了自己的第一家民宿,可以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
白水皓兮窗外的西街。
吴志超说,泉州是一座拥有“时间”的城市,千百年的时间印记,清晰地留存下来,大家都说,在西街,一不小心就会跟历史装个满怀,除了形形色色的建筑,还有西街人的生活方式,如婚丧嫁娶、祭祀勤佛,悠久的民俗文化甚至可以溯源到远古时代。记得以前在日本一个偏远的山区,遇到当地传统的祭水节,同行的东京大学教授介绍说,这个节日最早来自你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足以令人自豪,这就越发让西街的历史人文更显珍贵。
白水皓兮茶室的设计受到业内好评。
对西街的未来,吴志超说,应该以“与古为新”的态度去面对,泉州不仅受传统文化印象,也深受海洋文化影响,敢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而且在不断创造着新思想。一味地追古,其实并非泉州特色,既要保护好传统,又要呈现新思维,看西街上充满异域风情的建筑风格,就可以明显感觉到泉州城市文化的包容性。(文字:泉州网记者王了 图片: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泉州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泉州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泉州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泉州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被转载网站、媒体、当事人若认为有侵权之处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③ 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稿费支付事宜。对于使用时未及核实的权利人,可以向本网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 如需合法使用本网站发布的拥有完全版权的稿件,也请直接与本网站接洽。联系电话:22500260,22500194。 联系邮箱:qzw@qzw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