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建单位:福建五建集团
简介:建成于1986年,位于市区温陵路中段,因形似热水瓶,被老泉州人戏称“电罐大厦”“电瓶大楼”,是泉州旧时商联公司商场,也是曾经的“泉州第一高楼”。
福建五建集团从创建伊始的几把瓦刀、几部板车白手起家,深耕神州七十二载,始终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致力为城市建设奉献一件件精品工程。集团以探索者的勇气、建设者的智慧,赋予建筑生命,见证建筑行业蓄势赋能的每一场升级,见证泉州人民生活阔步向前的每一个足迹。特此,省重点新闻网泉州网联合福建五建集团推出《筑“见”泉州》栏目,展示五建风采,讲好五建故事。
第一期
我们一同走进曾经的“泉州第一高楼”贤銮福利大厦 探访80年代泉州中央商务区的辉煌记忆
走进贤銮
闯进30年前旧时光,回看泉州最繁华的商圈
贤銮福利大厦坐落于泉州市区温陵路中段西侧,处在泉州古城与新城市交界处,因形似热水瓶,被老泉州人戏称为「电瓶(热水瓶)大楼」。大厦由爱国华侨何瑶煌先生捐资,福建省建筑设计院设计,福建省第五建筑工程公司(现福建五建集团)施工,“贤銮”由何瑶煌先生父母的名讳中各取一字组合而成,为铭记父母辛劳抚育恩泽,命名为 “贤銮福利大厦”。
1986年10月,贤銮福利大厦竣工。大厦共14层,高49.5米,建筑面积9496平方米,成为当时泉州“第一高楼”。曾经的大厦一枝独秀,与旁边低矮的房屋形成鲜明对比,十分显眼,是80年代泉州的标志性建筑。
建筑工艺
福建省首创——圆形筒中筒结构的高级写字楼
贤銮福利大厦外观呈圆楼形状,这种圆形筒中筒结构的高级写字楼在福建省属首创。
▲圆形筒中筒设计
据悉,大厦在筹建之初,经历过一些争议——当时的泉州市区最高建筑物为东西塔(分别为48.27和45.06米),由于古城保护的需要,在此之前,从未有高过东西塔的建筑物,而该大厦设计高度为49.5米,已然超过东西塔,因此引起了不少议论。鉴此,有关部门邀请专家进行了论证,最终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泉州市区出现高层建筑是必然趋势,且该选址处于新旧城交界地带,距离东西塔直线距离超过2千米,在此建设大厦,既可保护古城,又可增加新城风貌!
▲ 福建五建集团内刊相关报道
据福建五建集团相关负责人回忆,针对该地段地质情况,主楼和裙楼均采用了钢筋混凝土实心预制桩基(24~25米)。主楼采用了整体式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主体结构采用了钢混凝土筒心筒+框架结构,框架柱网以筒心放射布置,在大厦的第十三层,沿着外框架周围360度外挑1米多,使整个建筑像是戴顶“帽子”,十分壮观!这样的设计方案给施工带来了较大的挑战,由于当时尚无先例可学,为了打好这一仗,五建人经过周密计划,组织了一场又泥、木、钢筋、竹架等工种,四百多个工人参加的浇灌基础大会战,坚持创新又确保了工程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大厦外墙使用天蓝色的玻璃马赛克饰面砖,施工时,采用了福建五建集团援建贝宁共和国工程创造的新工艺,即半干硬性水泥砂浆粘贴法,这在当时也是一大亮点!并且,与大厦同时落成的还有配备加装的两部电梯,在当时也算稀有,很多人慕名而来,且两部电梯如今仍在运行。
▲ 圆弧外形的电梯,内里保留着80年代的设计,至今仍在平稳运行
近40年过去了,该大厦至今尚无发生倾斜和不均匀沉降现象,其外墙的玻璃马赛克也没有发生脱落情况。作为当时的泉州第一高楼,从设计到施工,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和创新,其工程质量也在不断诠释福建五建集团坚持的“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方针。
贤銮福利基金会
爱乡情怀慷慨捐资,兴学育才科教兴市
提到贤銮福利大厦,就不得不提贤銮福利基金会。何瑶煌先生于1986年10月捐资创办泉州贤銮福利基金会,基金会于1988年设立“贤銮奖”,用于支持地方教育事业,激励培育优秀人才。可以说,这座大厦是改革开放后侨亲捐资助学的见证。
“贤銮奖”首创“以物业收益作为基金(奖金)的主要来源”的管理办法,使基金会发展有了资金保障。“贤銮奖”坚持与时俱进、奖学助学并重,奖项范围不断扩大、奖学层次不断增多,助学力度不断加大,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奖学助学体系,设置了19个奖项,是泉州奖学助学的一张亮丽名片。
贤銮福利大厦虽然早已不再是泉州“第一高楼”,但泉州贤銮福利基金会一直都在,捐资助学仍在继续前行。据不完全统计,36年来,共有20241名优秀学子获“贤銮奖”,发放奖学金、助学金2847.9万元。
▲ 黄凯杰 摄
圆楼记忆
曾经的中央商务区,文化印记不断延续
我们走访了贤銮福利大厦大厦里的租户,据工作人员介绍,如今的大厦虽然褪去了昨日的辉煌,但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附近的硬件设施配备还是很完善的。同时她提到大厦由基金会统一管理,管理制度挺好的,在这边上班还算舒心。
大厦里现有许多教育培训机构,走访时我们路遇了送孩子来上兴趣班的家长,她感慨到:“曾经自己在这栋圆楼里工作过,现在孩子在这上课,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文化记忆的延续。这么多年来,大厦虽不如之前那般‘耀眼’,但它见证了泉州的经济社会发展!”
陈阿姨是大厦附近的老住户,谈到大厦,她介绍,在当时站在大厦楼顶可以俯瞰市区全貌,并且圆筒外形很有特色,真的很气派!每天都很多人来参观!说到变化,她十分感慨,“以前从温陵路放眼望去,路的两边还有很多田地,民房低矮且破旧,现在一眼看过去全是高楼”。
现如今的泉州,城市容貌日新月异,崭新的摩天大厦鳞次栉比,旧时的东大路虽已褪去昨日辉煌,但贤銮福利大厦的圆楼依然醒目,无论是建筑风格还是楼宇功能都烙下了时代独特的记忆,跨越时空的记忆留存,是见证泉州社会经济跃变的里程碑。(通讯员 张惠琳 黄金凤)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泉州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泉州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泉州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泉州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被转载网站、媒体、当事人若认为有侵权之处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③ 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稿费支付事宜。对于使用时未及核实的权利人,可以向本网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 如需合法使用本网站发布的拥有完全版权的稿件,也请直接与本网站接洽。联系电话:22500260,22500194。 联系邮箱:qzw@qzw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