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2月5日讯(记者龚翠玲 吴嘉晓 文/图)弦管千家沸此宵,花灯十里正迢迢。今晚,泉港区涂岭镇樟脚村的板凳龙灯虽没有十里长,可连成一条线、穿梭在村间小路的数百米的板凳龙灯,在烟花映衬下,甚是壮观,更表达了百姓添丁添财、村民团结一心的美好祝愿。
每年正月十五,正是樟脚村一年当中最为热闹的时候,这里举行的是一个已经延续了六百多年的民俗活动——游板凳灯。“灯”字通闽南语“丁”,游板凳灯也表达了村民们祈求来年添丁添财的美好愿望。
虽然下着雨,但一点也不影响樟脚村游板凳灯的热情。随着夜幕降临,五点多,村民们将固定在木板上的烛火灯笼一一点亮。记者看到,长木板和棍子构成了长板凳,而固定在木板上的灯笼上则写着各家的姓氏。板凳灯连绵四五百米,犹如一条游动的长龙,盘桓于村间小路。与此同时,鞭炮烟花齐鸣,锣鼓喧天,好不热闹。板凳龙队伍行进到村民家门前时,村民们都出来观赏,并燃放烟花庆祝。
樟脚村的游龙灯队伍分为上宫队和下宫队,两支龙灯队伍分别绕着自己的村小组游动,在村部处交汇。游灯结束后,龙灯重重叠叠在空旷的地方围成大圈,圈中央燃起火堆,当篝火点燃,篝火旁举行了敲锣鼓、抬佛祖等表演。最惊险的当属“跳火群”表演,村民们跳过火墙,寓意来年生活红红火火,也有驱邪避灾之意。
“游板凳灯有着添丁进财的美好寓意。每年元宵节村里都会游板凳灯,风雨无阻,村里在外工作的人都会回来,这一习俗也让村民们更加团结。”樟脚村村民肖联兴介绍,游板凳灯距今有600多年历史。每家每户将花灯绑在长板凳上,扛着长板凳将村子绕一遍,长凳凳互相连在一起,行走在乡间小道上就像神龙游走,所以又叫做游龙灯。最早是用松木点油火作为“火龙”,后来逐渐演化成煤油灯、马灯,一直到现在用蜡烛和纸糊的板凳灯。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泉州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泉州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泉州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泉州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被转载网站、媒体、当事人若认为有侵权之处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③ 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稿费支付事宜。对于使用时未及核实的权利人,可以向本网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 如需合法使用本网站发布的拥有完全版权的稿件,也请直接与本网站接洽。联系电话:22500260,22500194。 联系邮箱:qzw@qzw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