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斌拍下大街小巷的门,回家筛选后用油画棒画下来。
泉州网11月24日讯(记者 郭芳蓉/文 受访者/供图)提到“家”这个词,你会想起什么?在泉州青年林小斌的眼里,“家”的具象表现就是一扇扇的家门。两年时间里,他画了泉州古城小巷100扇家门。近日,他画门的视频引起网友的广泛关注,也唤起了许多泉州人的回忆。昨日,记者采访了林小斌,了解其画门背后的故事。
用画笔记录古城小巷的家门
1992年出生的林小斌是泉港人,平时从事新媒体工作,还受聘到闽南科技学院教学,他称自己为“野生画手”。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泉州人,街头小巷的烟火气是他离乡后最难割舍的。
每当逛小巷时,他经常会看到一些老人孤独地坐在门口,甚至一些老房子已经没有人住了。“时光会流逝,建筑或许有一天会消失,我就想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林小斌说。从2020年6月开始,他决定画100扇泉州古城的家门。他认为:“这一扇扇形色各异的门,让‘家’这个饱含丰富情感的词,有了现实具象的模样。”
他说,不少画家画泉州时,往往选择的是一些著名景点,画“大景”,而他选择了存在感较低的门作为创作对象。“门常常会被忽略,甚至会被主人忽略,但我觉得每一扇门都有独特的故事。”他希望,以一小张一小张的画面构成大画面,吸引更多人的注意。
林小斌觉得每一扇门都有独特的故事
以画结识各种各样的陌生人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林小斌常常是周末到泉州老城区,拍下大街小巷的门,回家筛选后花两三个小时用油画棒画下来。平时工作忙,他只能利用碎片时间画画。
创作中,林小斌发现,门就等同于每户人家对外展示的门面,通过一扇扇家门,展现了每一户人家不同的精神面貌。挂怎样的门帘,贴什么样的对联,甚至是最外面的铁门都有讲究。“这些铁门都有不同的样式,在这100张画里,几乎没有同样的铁门。铁门上都有着不同的花鸟样式,如百合花、海鸥等,这展示着不同主人的审美。”
他认为,一扇扇家门上的门楣匾额诉说着主人从何而来;春联挂签寄托着他们的信仰与祈福;木门上深深浅浅的划痕,记录了小主人童年的顽皮模样。后来,他迸发出了一个新计划,想把这些画做成明信片或者版画送给家门的主人。于是,他拿着制作的明信片和版画再次来到了那些家门口,“打卡”自己曾经画过的门,将明信片送给门的主人。这个过程中,他认识了同样爱画画的小女孩;有了小巷里的居民李大爷这个忘年交;以画换画,在开元寺结交了惺惺相惜的画友张先生……
一小张一小张的画面构成大画面
希望更多游客留意泉州的烟火气
“这一扇扇门里,有泉州的‘昨天’‘今天’,还有‘明天’。门里门外发生的,就是这片土地上最鲜活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就是你我的泉州。”林小斌说。
因为画的是泉州古城小巷里随处可见的门,他给这一系列作品取名为“家门”,希望大家看到这些门时,都能想起家。
“泉州的烟火气是由一户户人家构成的,这也是泉州接地气的特色。泉州是一座宝藏城市,我去过很多地方,但依然认为泉州最好。”林小斌在各个社交平台上不遗余力地推荐大家到泉州看一看,也希望游客多多关注泉州的古城小巷,关注泉州的烟火气,感受泉州不一样的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泉州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泉州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泉州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泉州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被转载网站、媒体、当事人若认为有侵权之处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③ 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稿费支付事宜。对于使用时未及核实的权利人,可以向本网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 如需合法使用本网站发布的拥有完全版权的稿件,也请直接与本网站接洽。联系电话:22500260,22500194。 联系邮箱:qzw@qzw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