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有约 特色专题 直播泉州 读报 美食 健康 文旅 报料 视频 图片 创客 V R 县区

2022-11-04 10:23:30 来源:泉州晚报

李贽对于泉州人是耳熟能详的,南门万寿路有李贽的故居。其祖籍在南安榕桥,浓厚的文化气息,诗情画意的名字,还没有亲近她,便在我脑海里浮现出伐榕为桥,山水相融的天然图画。

我和友人从泉州市区驱车,不到一小时便到达位于榕桥的李贽纪念祠。走进中堂,赫然看到一副楷书对联——“龙湖六籍文章艳,函谷千言道德新。”这位思想大家,成为中华文明瑰宝之一,祠堂里大量介绍了李贽生平事迹,主要著作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史刚评要》《初谭集》等。从中我们了解到李贽不迷信先贤,反对唯孔孟是非而是非,辨析程朱理学之瑕疵,主张实践验真,童心诚信。他的思想远播海内外,甚至直接影响日本的明治维新。

榕桥正着手打造李贽公园,我们到来时,一座高度7.6米,寓意李贽76年人生岁月的花岗岩石雕已然落成。远看,雕像身姿挺拔,衣袂飘飘,在蓝天白云下,独立超然,颇具李贽风骨。近看,右手轻握一缕头发,左手握有一卷书卷,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斗士精神。

大帽山是榕桥的母亲山,我们沿着刚修建的水泥路盘旋而上,山势巍峨雄峻,气势如虹。林深草密处,豁然出现一大片空旷场地,竟是赫赫有名的千年古刹白云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白云寺声名远播,正因为这里曾是少年李贽的读书处。当年他的叔父李章田有良田千顷,富甲一方,李贽经常来乡下,看见了农民深耕农田,维系生活的不易,因而深表同情,在白云寺发表了他的处女作《老农老圃论》,冬去春来,书香沁人,故乡榕桥渐渐成了李贽思想的温床。

沿中轴线眺望白云寺,依次排列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阁、藏经阁。殿前石柱皆有龙腾石刻,栩栩如生,仿佛一条条青龙正腾云驾雾而来。殿内的石柱则是当地名家手笔。屋顶采用重檐歇山式,金色琉璃瓦上飞檐翘脊,双龙护塔,十分精致。几百年的古榕、古樟以及含笑郁郁葱葱,从泉州开元寺移植来的古桑生机盎然。

一天的榕桥山水行,只是走马观花,难识真义,但沁人心田的清音,在于文化底蕴的深厚,在于李贽思想的光芒四射,这是一个值得你多来几次的村庄。(杨剑辉)

责任编辑:
泉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泉州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泉州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泉州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泉州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被转载网站、媒体、当事人若认为有侵权之处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③ 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稿费支付事宜。对于使用时未及核实的权利人,可以向本网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 如需合法使用本网站发布的拥有完全版权的稿件,也请直接与本网站接洽。联系电话:22500260,22500194。 联系邮箱:qzw@qzwb.com。

合作:15880996339 0595-2250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