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刣狮”表演现场
昨日是端午假期第二天,泉州市各地举行的民俗活动精彩纷呈、韵味十足。在晋江梧林传统村落,刣狮、嗦啰嗹等民俗活动轮番上演,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在晋江东石,古琴爱好者奏响高山流水之音,与市民朋友共祈端午安康;在南安眉山乡外寨村,当地开展“粽情邻里 与爱同行”主题活动,让广大群众感受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刣狮”活动精彩上演
泉州网6月5日讯 (记者吴志明 通讯员吴滢 文/图)昨日下午,一场精彩的“刣狮”表演在晋江梧林传统村落上演。端午节期间,晋江梧林传统村落推出了“古风潮艺月”主题系列活动,刣狮、嗦啰嗹等民俗活动,还有布袋戏等非遗节目轮番上演,吸引了一拨又一拨的游客来此共度端午。
下午4点多,伴随着阵阵锣鼓声,在一片热闹的氛围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刣狮”精彩上演。只见一蓝一红两只狮子跟随着锣鼓声的节奏,奔腾跳跃,表演各种技巧。另外三四个人手执锄头、斗笠等兵器,在前面逗弄着狮子,狮子则跟着他们闪躲腾挪,随着武师的操演,阵法不断变化。表演融合了武术、阵法操演和舞狮技巧,内容丰富,场面热闹。据介绍,当天下午,“刣狮”表演在风水池、枪楼、闽南风情馆、侨批馆、烧塔仔等地点定点演出,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看。现场不少朋友借机摸狮头,与狮头合影,期盼讨个好彩头。
据了解,在闽南地区,“刣狮”是一项将泉州南少林武术与狮子舞蹈完美结合的民间游艺节目。“刣狮”又叫“武狮”“舞南狮”。泉语“刣”即“杀”,“刣狮”即“杀狮子”。“刣狮”从道具、狮身制作到舞蹈的内容、过程、历史传承等,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风格与内涵。这项传统民俗已有近400年历史。去年,泉州刣狮正式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在“刣狮”表演中,狮头是狮阵的灵魂。不同的狮阵,狮头不大一样,但形象皆威武雄壮。由于狮头较重,舞狮头的表演者多为健壮的青年人,对年龄与体格要求较高。
古琴声声 共庆端午
6月4日,晋江东石古寨龙江畔读书社里琴音绕梁,如潺潺流水,又似珠落玉盘,空灵悠远,震撼心灵。由晋江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晋江市文联、东石镇党委政府、东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东石镇党校主办的“品味端午——古琴与传统文化习俗雅集”活动在此举行。晋江市古琴协会的老师们与市民朋友共聚一堂,聆听高山流水之音,欣赏传统文化之美,共祈端午安康。聆听琴曲之余,福建省政府发展中心特约研究员黄良还进行了《晋江传统文化与节日民俗》专题讲座,推动传统文化走进大家的日常生活。(许雅玲 林劲峰 肖玉蓉 摄)
粽叶飘香 情暖社区
近日,鲤城海滨街道新门社区党委联合多个共建单位开展“党建引领邻里情 粽叶飘香暖人心”主题活动。当天,共建单位志愿者、社区党员和居民代表们围在一起包粽子。之后,志愿者和社区干部走访辖区困难党员、空巢老人、低保户、残疾困难家庭,为他们送去粽子、米、油等生活用品和节日的祝福。(王丽虹 摄)
“粽”情邻里 与爱同行
活动现场宣传反诈知识
泉州网6月5日讯 (记者魏晓芳 黄耿煌 通讯员石倩雯 文/图)3日上午,南安眉山乡外寨村“党建+”邻里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老人协会共同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粽’情邻里 与爱同行”主题活动。
活动现场,村干部把糯米、粽叶等材料整齐地摆放在桌子上,大家分工合作开始包粽子。志愿者们围在一起,巧手翻飞,不一会儿工夫,漂亮的粽子成型。在包粽子的过程中,大家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看着自己亲手包好的粽子很是欣喜。
粽子蒸好后,村干部为辖区内103户70周岁以上老年人、8户低保户等送去“爱心粽”与节日祝福,让他们感受到邻里大家庭的温馨和浓浓的节日气氛。
活动期间,工作人员还向参加活动的老人分发宣传单,向他们普及养老诈骗防范知识,以此增强他们的自我防护意识。此外,现场还同步开展了裸房整治相关政策宣传,并就群众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活动结束后,外寨村组织巾帼志愿者开展 “清洁家园”行动,志愿者发挥奉献精神,对邻里广场及周边环境进行了打扫、清理,为群众创造了一个舒适的休闲环境。
在研学中体验端午习俗
小朋友体验“点雄黄”
端午节期间,泉州多地举办端午习俗研学活动,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品味、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6月4日,在晋江五店市,一群孩子在进行一站式体验端午节民间习俗活动,其中包括兰汤净手、点雄黄、射五毒、投壶等民俗体验项目。“以柏树枝浸水净手,象征祛除过去一年的污渍和晦气。接着点雄黄,民间认为雄黄酒可以驱妖避邪,形成端午节时洒雄黄酒风俗,用雄黄酒涂抹儿童面颊耳鼻,或在额角写一‘王’字,比作猛虎,以威邪魅。”
端午节当天,台商投资区东园镇溪庄村的儿童图书馆举行了一场公益研学活动。“端午节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志愿者当起老师,给孩子们讲述着习俗。之后的互动环节,在志愿者带领下,孩子们动手制作五色绳、驱蚊香包等,忙得不亦乐乎。
在闽南,包粽子是家家户户的端午习俗。泉州市第六中学、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组织学生前往我家爱心共享厨房举行包粽子活动。“烧肉粽是福建特有的地方传统名吃,起源于福建泉州。”老师讲解道,肉粽以香菇、虾米、花生、猪肉、糯米等为原料。制作时先把糯米浸后晾干,拌上卤汤、葱头油,放在锅里炒得又干又松,再加上材料包好煮烂。“肉粽要趁热食用,吃时配上沙茶酱、蒜茸、红辣酱等调料,更是美味可口。”
□记者 魏婧琳 受访者供图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泉州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泉州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泉州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泉州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被转载网站、媒体、当事人若认为有侵权之处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③ 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稿费支付事宜。对于使用时未及核实的权利人,可以向本网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 如需合法使用本网站发布的拥有完全版权的稿件,也请直接与本网站接洽。联系电话:22500260,22500194。 联系邮箱:qzw@qzw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