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有约 特色专题 直播泉州 读报 美食 健康 文旅 报料 视频 图片 创客 V R 县区

您的位置: 泉州网>政务自媒体
2023-10-31 18:30:00 来源:泉州网 福建五建集团

陈嘉庚纪念堂

承建单位:福建五建集团

简介:陈嘉庚纪念堂位于华侨大学内,于1963年奠基,1980年5月正式开工,1983年10月竣工落成。纪念堂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436平方米,建筑高度23.9米,由前楼和礼堂组成,现作为华侨大学礼堂使用。2018年11月24日,陈嘉庚纪念堂入选“第三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名录。

泉州网・福建五建集团

福建五建集团从创建伊始的几把瓦刀、几部板车白手起家,深耕神州七十二载,始终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致力为城市建设奉献一件件精品工程。集团以探索者的勇气、建设者的智慧,赋予建筑生命,见证建筑行业蓄势赋能的每一场升级,见证泉州人民生活阔步向前的每一个足迹。特此,省重点新闻网站泉州网联合福建五建集团推出「筑“见”泉州」栏目,展示五建风采,讲好五建故事。

陈嘉庚纪念堂

一砖一瓦,纪念的

不仅仅是一个人

一种符号、一种价值

它是每一位华大学子的精神寄托

更是无数华侨华人的记忆

巍然屹立四十载

迎来送往

它见证着华园里的大小会议

诉说着华园的独家记忆

本期内容

让我们一同回眸

陈嘉庚纪念堂走过的风雨印迹

part1.维桑与梓,必恭敬止:盖了二十年的陈嘉庚纪念堂

1961年8月,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不幸逝世,广大华侨十分悲痛和怀念。为缅怀陈嘉庚先生,由全国侨联发起,决定在专为华侨归国青年创办的高等学府华侨大学建造一座纪念堂,此举得到海外广大华侨华人的积极响应和支持。

1962.06 发起成立

1962年6月,“陈嘉庚纪念堂筹建委员会”发起成立。

1962.08 确定建立

1962年8月,在北京召开华侨大学基建会议,确定华侨大学建筑的总布局以纪念堂为主轴规划学校各建筑群。

1963.04 奠基仪式

陈嘉庚先生的女婿李光前先生、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王宽诚先生等海外爱国侨胞和港澳同胞共筹资450万元人民币。

“文革” 被迫停建

因“文革”爆发,陈嘉庚纪念堂被迫停建。

1979 纪念堂复建

1978年,华侨大学复办;1979年秋,陈嘉庚纪念堂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核准开工继续兴建。

1980.05 正式开工

1980年5月,陈嘉庚纪念堂正式开工。

1983.10 竣工落成

1983年10月23日,陈嘉庚纪念堂落成典礼在华侨大学隆重举行,校友代表和全校师生共3000多人与外宾同欢共庆,叶飞、杨成武、项南等为纪念堂落成剪彩。

历经二十年风雨的洗礼,一座巍峨壮观、体现闽南石结构典雅风貌的花岗岩外墙面超大空间礼堂从此耸立在华侨大学的最显眼处。

part2.气势磅礴,巍然屹立:中轴位置守望华园

陈嘉庚纪念堂的项目建造由福建省第五建筑工程公司(现福建省五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担土建工程施工任务。纪念堂的设计基本上保持原设计方案,只是将大礼堂的舞台和观众席互调方向,文化科学活动楼厅加高一层。福建省建委、建工局对此项目十分重视,施工初期就要求创“全优”工程。为此,福建五建集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全面开展技术培训,选拔精干队伍等参建。建立严格的技术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各班组每天自检、互检和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发现质量问题,立即责成返工或采取措施。在原材料、半成品各环节,加强质量检查和科学试验;在砼施工时,严格按公司试验室的实配过磅下料,施工的3500多立方米砼的强度均达设计要求;在水刷石和彩色水磨石施工前,都事先进行样板试验,做好配合比,再大面积施工;在管理工作上,首先编制好施工组织总设计和分项工程的实施方案。坚持科学态度,精心施工,施工过程中需焊接36米跨钢屋架,这是五建集团第一次制作这么大跨度钢屋架,施工队前期充分讨论编制施工方案和技术操作考核,反复进行交底后才上岗施焊,一次施焊成功。

▲ 纪念堂内楼梯及灯具仍保留当时的建造风格

▲ 正面十根15米高廊柱,最大垂直偏差只有3毫米,砻石贴面的接缝小于2毫米

▲ 陈嘉庚纪念堂观众厅,现主要作为华侨大学的大礼堂使用

福建五建集团 参建者采访

李军生于1952年,现年71周岁

1980年参与陈嘉庚纪念堂的建设,负责钢筋的制作和安装,以及工程决算工作。

▲ 李军(左一)接受采访

据李军回忆:

“工程施工过程中,印象深刻的是当时舞台的台口梁跨度24米、宽度20~30厘米,钢筋密布,既要保证箍筋间距和主筋保护层厚度,又要确保两侧柱端上部不产生裂缝,就不能按平常的安装方法,施工队研讨了多种方案,最后的解决方案是保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优化箍筋设置,虽然安装难度较大,但在大家的齐心努力下,最终仍顺利完成。”

▲ 纪念堂观众厅建造时,相关手记材料

陈嘉庚纪念堂作为华侨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占地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436平方米,设有观众厅、陈嘉庚生平事迹陈列馆、校史馆、会议室、科学报告厅、迎宾接待室等。外观采用驰名的“泉州白”花岗岩切片雕琢磨光贴面、东面和南北两侧的壁柱均用高级磨光花岗岩石板镶贴,使得整体造型典雅大方,细部构造精美,既体现了时代特色,又具有相当强烈的闽南地方风格。气势恢宏的陈嘉庚纪念堂终于傲然矗立于校园,与创校初期建设的文科楼、化学楼、图书馆、物理楼,及后来建成的校大门构成了一个对称大气的建筑格局。

▲ 陈嘉庚生平事迹陈列馆(纪念堂三楼)

▲ 校史馆(纪念堂一楼)

▲ 浓烈的闽南建筑风格

part3.“侨”之有物,历久弥新:展时代新颜,铭历史永恒

2018年11月24日,陈嘉庚纪念堂入选“第三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名录。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是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学术指导下,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的百余位业内建筑文博专家委员,向业界与社会推介的项目。

自2016年起,截至2023年,已经推介了七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涉及十多种门类,时间跨度百余年。

认定标准

1、历史价值:建筑物能够反映出中国20世纪的历史背景、社会变迁和文化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2、艺术价值:包括建筑设计、结构特点、装饰风格等方面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3、社会价值:建筑物能够体现出对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城市发展等方面的积极影响,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同度和影响力。

4、完整性和真实性:建筑物在历史变迁中能够保留较为完整的原貌和特征,没有严重的改建、破坏或虚构等情况。

陈嘉庚纪念堂观众厅现主要作为华侨大学的大礼堂使用,已成为学校举办各类全国性、国际性高端学术会议,高规格活动、高雅艺术表演的主要场所,是华侨大学学术交流活动广泛开展的见证。

part4.仰先生行,感“嘉庚”情

外观典雅、构造精美

又独具闽南特色的陈嘉庚纪念堂

不失为一个好的打卡处

陈嘉庚纪念堂的建设

充分体现广大海外侨胞、港澳同胞

对陈嘉庚先生的崇敬和缅怀之情

凝聚着国家对华侨教育事业的关怀与爱护

更是海外华侨华人

捐助华侨大学办学的缩影

(文/图:张惠琳 黄金凤 雷淑蓉)


责任编辑:
泉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泉州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泉州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泉州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泉州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被转载网站、媒体、当事人若认为有侵权之处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③ 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稿费支付事宜。对于使用时未及核实的权利人,可以向本网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 如需合法使用本网站发布的拥有完全版权的稿件,也请直接与本网站接洽。联系电话:22500260,22500194。 联系邮箱:qzw@qzwb.com。

合作:15880996339 0595-2250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