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位来自基层一线的亲历者——讲述泉州“十三五”成就 展望“十四五”前景
泉州网1月28日讯 明日上午,“泉民开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打造海丝名城、制造强市,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县(市、区)专场宣讲将通过泉州通、泉州网、无线泉州和泉视界等渠道播出。
据介绍,市直部门之前的专场宣讲,介绍了“十三五”时期泉州经济社会取得的成就和经验,解读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的远景目标,侧重从宏观的角度对中央和省委、市委全会精神进行解读。本次宣讲,主讲嘉宾侧重从基层一线亲历者的角度来阐述泉州在“十三五”时期的成就,并对“十四五”进行了展望。
收看时间
1月29日 上午10:00
收看方式
1. 通过手机APP观看。
(1)泉州通
(2)无线泉州
2.通过网站链接观看。
(1)泉州网
http://app.qzwb.com/zbqz/index.jsp?bh_zt=399
(2)泉视界
https://www.qztv.cn/index/Live/livelist.html#
泉民开讲
张婕:“软硬”治理 “城中村”蝶变“城中景”
泉州网1月28日讯(记者廖培煌 实习生黄思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努力实现“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的目标,要求“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这对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城中村”存在的治安及消防隐患、乡土文化边缘化等阻碍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的难题,作为基层社会治理关键力量的街道、社区,该如何突破?丰泽区东湖街道党政综合办公室副主任、团工委副书记张婕,分享了自己工作中经历的小故事,以此来展示东湖街道的创新做法。
第一个小故事从“硬”环境入手,将“城中村”打造为“城中景”。作为中心城区、财政收入还不错的“城中村”,多年来仁风社区与“城中景”有着几步之遥,“天上线缆蜘蛛网,地上道路不平坦”正是社区的真实写照。从街道社区干部到普通群众,迫切希望跨过这几步,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利用创城契机,街道社区充分征求各方意见建议,形成初步的整治方案:从群众最急需的节点入手,对破损路面进行硬化修缮,再对严重老化的排水排污管道进行疏浚改造。截至目前,社区已投入110万元,硬化修缮破损路面3660平方米,疏浚改造排水排污管道1000余米。整治环境景观,建立网格员“全包”负责制,常态化巡查,一发现市容脏乱、占道装修、违章搭盖等问题,立即处置。
针对线缆杂乱无章、与强电线路混合捆绑等现象,社区召集运营商集体商讨,制定规整方案,投入13.5万元,完成公共区域杂乱电线规整,为靠墙的网线套上线盒美化,重新规划设置统一样式的路灯,实现全覆盖安装。
为进一步提升舒适度,社区多方筹资,对公共空间和重点部位进行智能设施改造,例如对出租房配备消防设施、施行片区封闭式管理、设置车辆出入智能管理系统、人脸识别等,让社区面貌大变样,“城中村”进一步向“城中景”变化。
第二个小故事则是提升“软”环境,挖掘“老城根”文化内涵、历史人文底蕴。东湖街道有泉榕古道、赐恩路等不少古城符号,比如巷子深处的苏氏家庙、少林寺脚下的急公尚义坊,都承载了无数的记忆和感人故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张婕说,她刚下社区时,对小巷不熟悉,绕到了巷子深处的苏氏家庙。苏氏家庙外形古朴清雅,有许多精美细致的砖雕石雕,里面还有“御赐怀忠”“忠勇家风”的匾额。和居民聊天时,张婕才知道,原来,苏氏家庙是为了纪念大将军苏缄全家坚守城池,最后英勇殉难事迹而建的。
街道将有故事、有底蕴的景点整合规划,请文史人士完整地记录下这些故事,梳理“孝廉文化线路”“老城根”故事,通过印刷折页、制作图册、公众号和主流媒体刊载、组织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学习、对外开放宣传等,向社会大众展示古仁风的风采。
谈到这次参加“泉民开讲”的感受,张婕说:“很荣幸能在‘泉民开讲’这个平台,借着全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契机,与大家分享东湖街道治理‘城中村’的创新做法,让大家看到来自基层日新月异的变化。我和其他街道社区干部将以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继续探索社区治理新路径,切切实实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钟观:增强健康意识 德孝之花长开
泉州网1月28日讯(记者吴志明)“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这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要求,体现了党中央维护人民健康的坚定决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如何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加大政府投入引导,增强群众健康意识是关键。2013年,泉港区获评“中国长寿之乡”,获评时,该区百岁老人有28人。2020年,泉港的百岁老人增加到65人。80岁以上老人也从2013年的7500多人增加到2020年的近万人。在“泉民开讲”中,来自泉港区融媒体中心的记者钟观带大家走近“长寿之乡”泉港。
保障健康,医疗卫生是核心。在医联体组建之前,泉港医院是泉港区唯一的一家区属综合性医院,因起步晚、底子薄,综合实力和服务能力提升缓慢,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2016年,区政府和福建医科大学附一医院签订了《联合办医战略协议》,共同组建医联体。2020年,更是整合区级医院、镇卫生院、村卫生所组建医共体,让越来越多的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够接受疑难杂症的诊治、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患者的外转率明显降低,初步实现了医改的分级诊疗目的。
据了解,虽然是医共体医院,但镇级卫生院仍然按照镇级医院标准收费,较省市级医院低约40%;同时报销比例高,总报销比例95%,比省市级医院高约45%。在泉港区,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获得感,让老百姓真切地感受到“健康中国”的温度。
保障人民健康,既要治病更要防病。虽然是隆冬时节,但晚饭过后,很多人会到泉港区锦绣公园散步健身。相比城区几处大手笔,泉港的基层村居健身设施建设,更注重因地制宜。结合乡村建设和旧村改造,许多村子将原本的旧戏台、荒地变成文体活动场所,建小块的绿地。如今的泉港,可谓村村都有健身工程。
硬件跟上了,如何引领是关键。除了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泉港还经常性开展施厝扁担拳、八段锦等传统性、地区性和民俗性的全民健身活动,并打造太极拳、门球等6个健身辅导站。2019年更是荣获“福建省老年门球之乡”的称号。
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只有身心健康、体魄健全,才是完整的健康。在泉港,孝亲敬老的良好氛围,让孝德之花开遍长寿之乡。网络孝文化节、孝德家风传承、“微心愿,我认领”助老公益活动、百寿宴、重阳洗脚礼,评选表彰“泉港之光道德模范”“敬老文明家庭”“敬老助老积极分子”等等,系列活动让泉港形成了一种爱老敬老的风气。在界山镇东张村,每月的农历十六这天,村里都会给当月生日的老人举办集体生日会。
钟观表示,非常高兴能够参加“泉民开讲”活动,以这样的形式,让大家感受“健康中国”的泉港温度,进一步了解泉港。作为一个泉港人,她不仅亲历了家乡20年来的经济社会巨变,更为之骄傲!那里不仅是经济快速发展的活力新城,更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山海泉港,衷心希望能有更多人走“近”泉港、聆听泉港故事、感受泉港魅力!
李国宏:传承优秀家风 增强文化自信
泉州网1月28日讯(记者陈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远景目标。在石狮市博物馆馆长李国宏看来,文化软实力提升的过程,就是文化自信心不断夯实的过程。而传播优良的家风家训,对涵养文化自信具有潜移默化的持久作用。他结合基层工作心得,以开展优秀家风家训传承教育、增强文化自信为主题,与大家分享做法与体会。
故事从景胜别墅讲起。景胜别墅由菲律宾华侨高祖景于1949年建成,被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祖景年轻时远渡菲律宾,从一名小伙计做起,吃苦耐劳,事业有成,衣锦还乡。景胜别墅落成后,他请来泉州著名诗人、书法家张鼎将其一生经历写成四首家训诗镌刻在大门两侧。李国宏认为最让人回味的是第二首:少小耘田壮远游,岷江拓业几春秋。腰缠万贯非容易,历尽辛勤运尽筹。“高祖景‘腰缠万贯’的背后,不是土豪式的炫富,而是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这本身就是文化自信的力量。”景胜别墅门楣上方镶嵌一方石匾“曝麦观书”。他说,“曝麦观书”讲述的就是“耕读传家”的人生哲理——走出书斋融入自然,打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偏见。高祖景除了把财富留给儿孙,还把“耕读传家”的智慧传给儿孙,传承的是一份浓浓的文化自信心。
那么,石狮如何在实践中把优秀的家风美德与增强文化自信做有效嫁接?“我们抓住两条:注重活态传承,注重遗产保护。”他说,3年来,他们走遍石狮市9个镇(街道)120多个村(居),将各洋楼、古厝里的家训用拓片的方式复制下来,挖掘、整理背后优秀的家风故事,在石狮市博物馆内开设以“清风美德润狮城”为主题的“石狮家风家训文化展示中心”。他们还到石狮9个镇(街道)开展巡回展览,举行150场义务宣讲活动,并培训了200多名志愿宣讲员。“每一次我们向观众讲述家风故事时,如数家珍,讲述的人很自信,听的人有感触、有启发。这种愉悦感与获得感,就是文化自信心不断增强所带来的很自然的情感体现。”
遗产保护方面,他表示,洋楼古厝是优秀家风家训的实物载体,保护好这些古厝就是保护好城市的文脉。如王起沃故居于2020年12月刚晋级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而两年前,它还是座残破的老房。2019年,王起沃孙女王清照斥资3000万元,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修缮古厝,设置“王起沃下南洋”专题展。之后,她将全部房产及设施无偿捐献给石狮市政府,列为石狮市博物馆分馆,实行免费开放,延续古厝百年文脉,也开创了石狮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新模式。
石狮市政府构建常态化、制度化、系统化的保护体系,如今,这些优秀文化遗产已成为传播“石狮好家风”的“网红打卡点”,“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做好家风家训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参加此次宣讲,我感触很深,更加认为坚持文化自信必须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上。我们要做的是从点滴之中感悟家风文化的魅力,从细微之处践行优秀传统美德,让文化自信的情感油然而生。”李国宏说。
曾梅霞:传播惠女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泉州网1月28日讯(记者廖培煌 实习生黄思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明确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与“魂”。如何挖掘乡土文化的价值,用文化推动乡村振兴呢?惠女风情园创始人曾梅霞讲述了她以当惠女模特为契机,代言惠女文化,建立惠女风情园,推广惠女文化并带动家乡经济发展的历程,提供了文化振兴乡村的思路。
10多年前的曾梅霞,在石雕厂打工。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结识了到崇武采风的摄影师,摄影师感慨地说,年轻人中穿传统惠女服饰的少了,惠女服饰很可能面临失传的境地。这句话对她触动很大。作为“80后”,小时候经常帮妈妈一起制作惠女服饰,也整日和穿惠女服饰的母亲、奶奶生活,对惠女服饰有着质朴淳厚的感情。
曾梅霞觉得“人无法左右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她应该为家乡做点什么。于是,在摄影师们的邀请下,她穿起惠女服饰,第一次当惠女模特。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找曾梅霞拍照、画画。在做惠女模特、代言惠女服饰的过程中,她对惠女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体会到了惠女文化所蕴含的价值。
为拓宽传播渠道,曾梅霞利用家里三间空房创办“惠女客栈”,为游客提供住宿场地。“惠女客栈”吸引众多摄影师、画家的到来。客栈接待能力有限,2012年,曾梅霞承包一块靠海的荒地,打造“惠女风情园”。
曾梅霞介绍,“惠女风情园”于2014年初步建成,2015年正式对外开放,内设陈列惠女服饰、生活用品、农具渔具等惠女文化物件的小型惠女展览馆,也设有介绍八女跨海、女民兵哨所、惠女水库等彰显惠女精神感人事迹的文化墙。她将“惠女风情园”打造成集滨海休闲、乡村旅游、摄影写生、文化交流于一体的风情园区。
2013年,在中央电视台城市宣传片中,曾梅霞祖孙三代携手走过洛阳桥,让许多人记住。与此同时,“惠女风情园”也声名日盛,成为网红打卡地,一大批摄影师、画家、游客慕名而来。国际摄影家联盟、摄影家协会、艺术院校等纷纷在“惠女风情园”挂牌,组织前来采风、录制影视节目。如今,“惠女风情园”已成为传播惠女文化的重要窗口,越来越多的年轻惠安女从家庭主妇成长为群众模特,加入到宣传展示惠女文化的队伍。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新时代发展乡村经济赋予新的使命和机遇。曾梅霞说,这些年,政府陆续出台了保护惠女服饰、促进民宿发展、发展旅游经济等一系列措施。
曾梅霞说:“其他四位主讲嘉宾分享的故事使我收获颇多。乡村景观如一幅唯美的画面,给乡村旅游经济勾勒了宏伟的蓝图。乡村旅游振兴的前途是美好的,道路却是曲折的。作为一个惠安女传承人,我应该努力助力振兴乡村工作。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惠女非遗文化与旅游经济融合,聚点成线,连线成面,汇聚成美丽乡村画面,为宣传乡村文化、传播正能量、助力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邱俊杰:互帮互助 折射两岸融合主流民意
泉州网1月28日讯(记者黄枫 张九强)“两岸同胞血脉相连,亲望亲好,中国人要帮中国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明确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为未来一段时间两岸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在“泉民开讲”中,在泉台胞、泉州颐和医院有限公司筹备处主任邱俊杰分享来泉州创业的故事,体现了两岸人民互帮互助的友谊,也折射出了两岸融合发展的主流民意。
2015年,泉州颐和医院项目落户泉州台商投资区。祖籍泉州南安的邱俊杰,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辞掉台湾的工作,作为筹备处的负责人来到泉州,参与推进泉州颐和医院项目建设。当时,台商投资区处于大开发大建设阶段,配套不完善,邱俊杰与团队成员生活上面临诸多不便。“当时居住位置周边都是工业园区,想要去超市买东西,都要走上半小时。”邱俊杰说。得知台湾医疗人才碰到的问题,台商投资区党工委、管委会立即行动起来,在全市首创编印《台湾人才生活服务指南》,制定了44条区级惠台措施,还规划建设了人才公寓,提供住宿交通等津贴。为了让从台湾来泉州创业的青年们化解思乡之情、融入当地,2018年,台商投资区成立全省首个台资企业工会联合会,让台湾职工在这边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两岸同根同源,互帮互助。当地政府给予最大政策支持,台籍企业、职工也以自身行动予以回报,这份互助之情在疫情期间显得尤为珍贵。“去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正值春节期间,台籍职工都休假回到台湾,但在政策允许通行的第一时间,我们就陆续赶回来。”邱俊杰说,在回来之前,他们全力协调,争取口罩、防护服等物资,按照个人能带的最大量,将医疗物资带回台商投资区,并捐给一线工作人员。作为医疗专业人才,邱俊杰他们不仅仅是捐助医疗物资,更是利用本身的专业技能,加入抗击疫情第一线。台商投资区的高品医学实验室是泉州市唯一指定核酸检测的台资企业,负责人何国鼎博士和他的团队将二级实验室升级为负压实验室,5天完成审批手续,抽调有上岗证的职工主动承担起核酸检测的工作,每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在密闭的实验室工作。不仅是高品医学实验室,还有不少台资企业员工参与其中。
邱俊杰表示,作为从事医疗产业的一员,他们希望把台湾优质的资源及医养结合的理念带到泉州,并对泉州台商投资区的大健康医疗产业的未来充满着期待。他相信这个市场就是很多台湾医疗人才期待和寻找的市场,而泉州,作为台湾汉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之一,更是两岸应通尽通的先行者,在习总书记的殷切期盼下,必定会在融合发展中大有可为。
邱俊杰说:“很荣幸能够参加‘泉民开讲’,有机会将我这几年在这亲身经历的人、事、物,结合个人感受跟大家分享,也希望有更多的台胞能到泉州来走走看看,甚至来泉州或大陆创业,共同为促进两岸融合发展而努力。”泉州网1月28日讯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泉州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泉州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泉州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泉州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被转载网站、媒体、当事人若认为有侵权之处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③ 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稿费支付事宜。对于使用时未及核实的权利人,可以向本网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 如需合法使用本网站发布的拥有完全版权的稿件,也请直接与本网站接洽。联系电话:22500260,22500194。 联系邮箱:qzw@qzw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