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11月1日讯(通讯员 陈大贤 早报记者 龚翠玲)秋冬季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随着天气逐渐转凉,昼夜温差加大,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的感冒患者增多。近段时间,全国多地支原体肺炎进入就诊高峰。泉州市疾控中心提醒,目前,没有预防支原体肺炎的疫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疾病的关键。
什么是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是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一种微生物,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病原体。肺炎支原体是其中一种。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在咳嗽、打喷嚏、流鼻涕时的分泌物中,均可携带病原体。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无症状感染者,是其主要传染源。该病潜伏期1~3周,在潜伏期内至症状缓解数周都具有传染性。
专家介绍,感染肺炎支原体后不一定会引起肺炎,只有肺炎支原体侵入我们人类的下呼吸道,才可能出现支原体肺炎。也就是说,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也会引起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但多数感染者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仅10%~40%会发展为肺炎。
出现这些情况需及时就医
据悉,支原体肺炎具有传染性,是我国5岁及以上儿童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之一,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近年来,低龄儿童出现的比例有所增加,3岁以下婴幼儿感染也时有发生。
儿童支原体肺炎最典型的症状是发热、咳嗽。咳嗽有一定特点,初期是阵发性、刺激性干咳,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咳痰,部分症状严重的孩子会出现喘息、呼吸困难、发绀等表现,应高度警惕。
近期各类呼吸道感染较多,如果孩子发热持续3天,体温不见好转或病情反复,有明显咳嗽,呼吸频率增快,或伴有喘息、呼吸困难、发绀、头痛、恶心、呕吐、腹泻、皮疹、精神差、抽搐等,要及时就医。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泉州市疾控中心提醒,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支原体肺炎的疫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能有效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
1.少去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必要时戴好口罩;
2.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将用过的纸巾扔进垃圾桶;
3.做好手卫生,经常用肥皂、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
4.注意室内通风,每次通风不少于30分钟,以保持空气清新;
5.做好卫生,床单、被褥等要常清洗,在太阳底下晾晒;
6.均衡饮食,充足睡眠,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7.学校、幼儿园等场所要做好通风消毒,避免聚集性感染。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泉州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泉州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泉州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泉州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被转载网站、媒体、当事人若认为有侵权之处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③ 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稿费支付事宜。对于使用时未及核实的权利人,可以向本网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 如需合法使用本网站发布的拥有完全版权的稿件,也请直接与本网站接洽。联系电话:22500260,22500194。 联系邮箱:qzw@qzw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