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执行 张博
近日,由西安博物院、泉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承办的“丝路遗珍”——汉唐·宋元瓦当陈列展,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开幕。310多枚跨越时空而来的精美瓦当吸引了众多市民参观。展览集中了来自古都西安的灰陶瓦当和泉州红陶瓦当,通过瓦当上丰富的图案、纹饰以及文字等内容,管中窥豹式地反映我国古代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生动诠释“汉唐看西安、宋元看泉州”的丝路文化盛况,是海、陆两线丝绸之路文化的一次交融碰撞。
瓦当,是指古代中国建筑中覆盖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它们基本上以花纹、兽形、书法表现形式为主,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从泉州挖掘出来的瓦当颇多,以莲花纹等花卉为主,而此次展出的两枚源自宋元时期的“刺桐花”瓦当尤其引人注目。泉州古城素称“刺桐城”,自古就种遍“红火欲烧空”的刺桐,刺桐瓦当背后的故事,也让不少人重新认识瓦当。小小的一片文化传承之物,不仅看的是美,更是对海陆丝绸之路时期开放、包容、多元的辉煌时代的感受。
两城瓦当各有特色
“2016年,我们也曾经做过一次瓦当的展览,当时展品也就60多枚瓦当,这次有310多枚,集中了来自古都西安的灰陶瓦当和泉州等地的红陶瓦当,展品年代以汉唐至宋元时期为主,数量众多、品类丰富、时代序列完整,是海、陆两线丝绸之路文化的一次交融碰撞。”泉州市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唐宏杰向记者介绍,西安古称“长安”,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辟陆上丝绸之路以来,作为都城的长安便成为丝绸之路的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直至地中海各国,打开了中外通商和国际交往的大门。泉州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同为共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西安与泉州均为世界文化遗产地,也都是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见证和杰出代表,具有众多共同之处。
“适逢泉州申遗成功两周年,22处遗产点大多与闽南建筑有关。这次展览就是想用瓦当这个建筑构件为载体,以此来做两种文化遗产的对比,是为推进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明助力,也是从新的角度来认识泉州,宣传泉州文化遗产的故事。”
据了解,秦汉时期各地大兴土木,遗留下了许多秦砖汉瓦,尤以西安及周边地区为最。“秦砖汉瓦”成为秦汉时期建筑辉煌和鼎盛的象征物之一,直到现在依然为人所称道。这次展览的秦汉时期的瓦当就来自西安博物院和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记者看到,秦汉时期瓦当的造型大同小异,基本就是圆形、半圆形和大半圆形,且以圆形为主,当面上的图案、形象、文字非常丰富,大体分为素面瓦当、动物纹瓦当、植物纹瓦当、几何纹瓦当和文字瓦当等,其中以动物纹、植物纹和文字瓦当最为流行。文字瓦当尤其让人印象深刻,包括“千秋”“与天无极”“长乐未央”“千秋万岁”“汉并天下”“益延寿”等文字,其中一块瓦当上有12字,上书:“维天降灵 延元万年 天下康宁”。
“文字瓦当从一字到十二字不等,以四字居多,是瓦当发展的一个高峰,也是汉代篆字书法艺术非常经典的作品,不仅展示了人们的美好愿望,也是对国力强盛的自豪。”
与西安秦汉时期的瓦当不同,泉州宋元时期的瓦当以花卉纹瓦当以及兽面纹、文字纹瓦当为主。“秦汉时期国力强盛,建了众多规模大、气势宏伟的建筑,这一时期的瓦当仅用于宫殿、官署等建筑上,直径比较大,图案都比较饱满突出,而宋元时期的瓦当已经可以用在市民阶层,造型、纹饰、颜色都非常丰富活泼且温和,反映的是宋元时期泉州社会财富充盈、经济文化繁荣的盛况。”唐宏杰说。
刺桐花瓦当引人注目
泉州东街出土了五代十国时期的莲花纹瓦当;
2016年南安丰州古墓群发现南北朝时期的瓦当;
2019年10月,泉州南外宗正司遗址及相关水池遗迹挖掘出了大量的宋元时期瓦当,包括兽面纹瓦当、19瓣莲花纹瓦当以及各种花卉瓦当;
2023年7月泉州西姑山宋元时期建筑遗址发现精美的莲花、菊花、莲蓬等瓦当……
在这次的展览上,代表宋元海上丝绸之路的泉州瓦当大多源自以上泉州考古现场的挖掘。据唐宏杰介绍,泉州最早一批瓦当来自南安丰州古墓群发现的南北朝时期的瓦当。宋元时期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兽面纹瓦当盛行,南方地区则以花卉纹为主。这次展出的两枚刺桐花瓦当就特别引人关注,被单独陈列出来。
“宋元时期,以前只能用在宫廷等官家建筑的瓦当也可以普遍用在居民建筑上。这一时期的建筑审美强调的是自由和逍遥,同一个图案,两地瓦当的表现非常不一样。”
的确如此!记者发现,以莲花纹为例,秦汉时期的莲花纹比较饱满,纹样突出;宋元时期的纹样大多是单瓣,比较细长。即便是兽面纹,也能看出明显的差别,前者气势慑人,后者则比较温和柔顺。
唐宏杰介绍:“泉州挖掘出来的瓦当不仅有反映佛、道宗教文化元素的莲纹、菊纹等,还有很多富有生活气息、寓意吉祥的各种花卉图案,这次特别展出的刺桐花瓦当就是花卉纹瓦当的一种。瓦当上的图案属于哪种花卉,考古学者大多以‘花卉’统一称之,特别点出是哪种花的比较少。刺桐花是泉州的市花,历史悠久,具有特别的意义。”记者看到,这两枚刺桐花瓦当图案花瓣基本呈对称样,其中一枚不仅有花,还有复瓣,确实与刺桐花颇像,很是神奇。
那些瓦当背后的故事
一枚瓦当,就是一页生动鲜活的历史记录。通过它们,能感知遥远年代的细枝末节、一鳞半爪。考古学家在陕西凤翔的孙家南头村发现的“蕲年宫当”即是如此。蕲年宫是秦代历史上有名的宫殿,秦始皇母亲赵太后年轻守寡,秦王政13岁,大权实际上在吕不韦手中。赵太后一方面稳住吕不韦,一方面又扶持宦官嫪毐(lào’ǎi),以抗衡吕不韦势力的膨胀,最终酿成一场残酷的权力斗争。秦王政九年(前238年),嫪毐因淫乱宫闱的罪行败露,太后见事已至此,也只好听任嫪毐摆布,铤而走险,图谋在嬴政前往雍地蕲年宫举行加冕礼时发动兵变。秦王政及时察觉了这一阴谋,一举平定了嫪毐的作乱,在蕲年宫杀了嫪毐。这个几乎改变中国历史的蕲年宫到底在什么地方,史书上只记载在雍城,正是因为“蕲年宫当”的发现才真正搞清楚它的所在地。
“泉州宋元红陶瓦当的出土,解决的是闽南红砖文化研究的问题。”唐宏杰说。闽南红砖建筑的出现有这样一个故事:唐末五代时,王审知在福建建立小朝廷,称国号为“闽”,自封“闽王”。惠安县的张坂村出了个瘌痢头皇后,别人称作“臭头皇后”。一日皇后思乡,忧心家里房屋老旧漏雨。闽王脱口而出:“爱妃不用烦恼,寡人赐你府上皇宫起。”后来整个泉州府便大兴土木,所有房屋统统建成皇宫一样的体式。“闽南红砖最早说是出现于明代中后期,但泉州各个遗址出土的红色瓦当表明,红砖建筑至少在宋元时期就大量出现。这里所说的红是一种以黄色为总基调的介于黄、红之间的颜色,说‘皇宫起’应该是‘黄宫起’的讹传。”
唐宏杰说,宋元时期泉州港的繁华和影响力时至今日并没有消失,“泉州、漳州、厦门、台湾,紧密的商业活动让闽南建筑文化圈形成趋同性,泉州港的繁荣造就了闽南商圈的大繁荣,宋元泉州港的影响力通过闽南文化、闽南红砖文化的形式一直在传承”。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泉州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泉州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泉州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泉州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被转载网站、媒体、当事人若认为有侵权之处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③ 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稿费支付事宜。对于使用时未及核实的权利人,可以向本网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 如需合法使用本网站发布的拥有完全版权的稿件,也请直接与本网站接洽。联系电话:22500260,22500194。 联系邮箱:qzw@qzw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