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智勇
人物名片 方碧双
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
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华侨大学工艺美术学院研究员
泉州市文化艺术优秀人才
泉州市“三八”红旗手
永春县政协委员
永芳纸织画社艺术总监
方碧双18岁开始学习永春纸织画,30余载如一日坚守濒危非遗项目,匠心传承,创作了《节节高升》《情深意浓》《中华国宝图》等纸织画精品,深受广大群众和海外侨亲喜爱,让濒危绝技融入百姓生活。
多年来,方碧双大胆突破传统,致力创新纸织画制作技艺,在传统纸织画编制工艺基础上,率先采用2毫米以下的金线打底,使纸织画效果焕然一新;改造纸织画制作工具,借鉴竹编的编制工艺,设计更加自动化的编织架等。今年,她用纸织画技艺创作了《宋元海丝宴》,呈现南宋泉州文人林洪撰写的笔记《山家清供》描述场景,是通过创新技艺将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次成功探索。
传承纸织画30余载屡获大奖
永春纸织画始于隋唐,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与杭州丝织画、苏州缂丝画和四川竹帘画一起,被称为“中国四大家织”。故宫博物院里至今仍珍藏着清乾隆年间的纸织画瑰宝——清高宗御制诗十二扇屏风。
“何物离披最可人,纸间经纬别有因。”方碧双说,永春纸织画十分有特色,近看纸痕交织,经纬分明;远观缥缥缈缈,犹如“隔帘赏月、雾里看花,纱前看人”。2000年,永春县被当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纸织画)之乡”;2011年5月,永春纸织画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永春纸织画包含绘画、裁剪、编织、装裱四个制作过程,将绘好的图画裁成细纸条,经纬交织便成纸织画。”方碧双说,纸织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整个过程耗时耗力。
纸织画曾盛极一时,后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逐渐没落。如今,永春纸织画已被泉州市列为濒危非遗项目,保护与传承工作牵动各界关注的目光。
面对重重考验,方碧双并没有被难倒,相反,她的大胆创新让永春纸织画得到重大突破。她在最新作品中大胆采用金色铂金纸作为纬线,让纸织画展现出别具一格的美,还大胆创新双面纸织画,让纸织画的表现力大大增强。
功夫不负有心人,方碧双创作的作品频频在各种展赛中摘金夺银,让小艺种绽放大魅力。2012年5月,其作品《节节高升》荣获第七届海峡工艺博览会金奖;2013年5月,其作品《情深意浓》荣获第七届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大赛金奖;2016年10月,其作品《中华国宝图》荣获福建省工艺美术创意设计大赛金奖……其画社于2015年被授予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2021年被授予泉州市技能大师工作室。
创办展馆展示纸织画魅力
今年4月,方碧双携永春纸织画《宋元海丝宴》和文创产品到南宁参加中国—东盟非物质文化遗产周活动,备受欢迎。近年来,她积极参加中国优品海丝行(泰国站)等活动。“通过国内外交流平台,不仅推动永春纸织画‘走出去’,还可以与众多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同台交流、切磋技艺,促进非遗交流与发展。”方碧双说。
多年来,方碧双热衷于传授永春纸织画技艺。2004年起,她先后招收60余名学徒,带领弟子们全程参与“百人织党旗”纸织画绘画、制作等环节,使其在实践中更充分地掌握纸织画制作技艺的精髓。如今,方碧双的不少徒弟已经完全掌握纸织画制作技艺,有的获评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有的成为永春纸织画代表性传承人。2012年至今,方碧双到永春桃城小学、蓬壶镇中小学、仓满幼儿园等多个学校免费教授纸织画技艺,让更多青少年朋友感受非遗的魅力。
“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要有传承人,还要培育传承的土壤,培养欣赏者是重要的一环。”去年11月,为了弘扬永春纸织画艺术,方碧双在永春县桃城镇花石村成德堂创办了永芳纸织画社展示馆。展示馆正式对外开放不到一年,就吸引了近8000人次参观体验,其中有不少是本土学生,也有来自上海同济大学、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的师生,成为我市非遗研学的重要场所,华侨大学还将实践基地设在该画社;不少海外侨亲也前来体验,成为许多人的“乡愁记忆”。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泉州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泉州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泉州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泉州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被转载网站、媒体、当事人若认为有侵权之处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③ 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稿费支付事宜。对于使用时未及核实的权利人,可以向本网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 如需合法使用本网站发布的拥有完全版权的稿件,也请直接与本网站接洽。联系电话:22500260,22500194。 联系邮箱:qzw@qzw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