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若来泉州,清源山开元寺,东西两湖好景致,洛阳桥深沪湾,崇武古城好景观……”昨日上午,站在洛阳桥头,江上传来阵阵歌声,泉州台商投资区洛阳镇万安村村民吴振明头戴草帽,手拿话筒,在距离洛阳桥约30米的渔船上唱歌。
说起吴振明,可能很多人不认识,但说起在洛阳桥边唱歌的大叔,很多人并不陌生。2014年年初,他开始尝试在渔船上唱歌,一晃10年快过去了,如今55岁的他依然在唱,俨然成为洛阳桥边独特的一景。
□记者 魏晓芳 通讯员 王玉茹 文/图
腼腆却爱唱歌 渔船变成舞台
吴振明的生活作息固定,清晨5点多起床,简单洗漱后,带上一壶热水,便直奔他的渔船。走上渔船,先打开音响,选一首喜欢的闽南语歌曲播放,然后泡上一壶早茶,跟着旋律哼唱,享受音乐带给他的自在与欢乐。
“每天除了出海捕鱼,就是到洛阳桥下唱歌。”吴振明说,10多年前,当地的音乐氛围就挺浓厚,不少唱歌爱好者一有空闲就会聚集在洛阳桥头的亭子里唱歌,时间一久,他也渐渐喜欢上了音乐。可生性腼腆的他,一到人多的地方,总会不由自主地紧张。回忆起初次在众人面前唱歌时,那种紧张局促的感觉令吴振明至今印象深刻。“当时还没唱,脸就开始发烫,手和脚都在抖,唱得都不成样了。”
于是,他购买了一台小音响放在家里,每天劳作结束后就在家里唱上一两个小时。可时间一久,妻子总嫌他吵。“不如我到船上去唱,不会影响别人,也唱得自在。”打定主意后,他重新买了一套配话筒的音响搬上渔船,从那时起,渔船不仅是他出海捕鱼的工具,还成为他唱歌的舞台。
“我是渔民,很习惯船上的生活,在船上唱歌很自由,也比较敢唱。”如今的吴振明和陌生人讲起话来依然会紧张,可一站到船头,拿起话筒后就变得自信大方,眼神不再飘忽,歌声嘹亮。
伴随着他的歌声,一首首闽南语歌曲响彻洛阳桥,吸引着桥上来来往往的市民游客驻足,不少游客还会和他互动。
熟悉地形水性 危急时刻伸援手
从小生活在洛阳江边的吴振明,15岁时便跟随家人一起出海捕鱼,哪里水深,哪里水浅,他都了如指掌。只要有人落水,周边群众都会第一时间想到他。多年来,在洛阳桥周边水域上,他成功挽救了多条生命。
“老吴,快帮忙救人!”吴振明回忆,三年前的一天,他正在洛阳桥头散步,突然听到有人呼喊救人,原来是不远处的电灌站水渠里有人落水了。情况紧急,他二话不说,立即跳入水中救人,成功将落水的阿婆救上岸。
无独有偶,四年前的一个午后,他恰好捕鱼回来,途经洛阳桥下时,突然看到一名女子在水中挣扎,手紧紧抓住渔船的船沿,潮水正不断上涨。见状,他立即驾驶渔船慢慢靠近,将女子从水中拉上船。
平日里,在洛阳桥下唱歌时,吴振明也时刻关注着桥上的情况。有一次,他发现一位年轻的姑娘坐在桥上大哭,行为有点反常。“那姑娘是不是想轻生?”他立即警觉了起来,随即拨打了报警电话,看到民警赶到现场将女子劝离后,他才安心回家。
吴振明说,这些都是举手之劳的小事,能够帮助别人他也很开心。
歌声扮靓景区 见证洛阳桥变化
“这是我刚换的一面新国旗,为了迎接祖国母亲的生日。”记者留意到,在吴振明唱歌的渔船上,插着一面崭新的红旗。
近年来,祖国发展日新月异,泉州这座世遗之城也在悄然“蝶变”。作为泉州22个遗产点之一,洛阳桥上的变化吴振明也看在眼里。
“这里迎来了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他们走上了洛阳桥,在讲解员的讲述中了解洛阳桥的历史文化,感受中国古人的智慧。”吴振明也因此有了更多的听众。渐渐地,他的歌单里带有泉州元素的歌曲越来越多,《您若来泉州》《爱拼才会赢》等闽南语歌曲成为他每天的必唱曲。“希望通过歌声,让外地游客感受到我们泉州人的热情好客。”吴振明说。
秋日里的洛阳江畔,微风吹拂,江面上波光潋滟,吴振明渔船上的红旗随风飘扬,他的歌声也久久回荡在洛阳桥上空。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泉州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泉州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泉州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泉州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被转载网站、媒体、当事人若认为有侵权之处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③ 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稿费支付事宜。对于使用时未及核实的权利人,可以向本网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 如需合法使用本网站发布的拥有完全版权的稿件,也请直接与本网站接洽。联系电话:22500260,22500194。 联系邮箱:qzw@qzw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