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卷令人振奋
全市生产总值增长4%左右(预计,下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可比增长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左右。
【头桅首帆】
把准方向 持续发力
产业升级步伐加快
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700家、总数超2300家,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10家;新引建高水平科创平台3家,落地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泉州分中心,国家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建成投用。
●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推出“涌泉”行动20条措施。
●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晋江成为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
●新增省级龙头企业35家,新增“四上”单位2128家。
●商标有效注册量达72万件,保持全国地级市首位。
●快递业务量保持全国前十,获评首批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
●新增国家3A级以上景区4家、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1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2个。
●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55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20.5万亩,粮食产量超50万吨。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主桅主帆】
稳中求进 动力澎湃
经济大盘保持稳定
累计为企业减轻税费负担和增加现金流178.5亿元,投放“纾困贷”金额居全省首位;支持龙头企业和本地中小微企业产能对接850亿元。
●150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120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30亿元、增长10%以上,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0%以上。
●全市网络零售额2300亿元,总量居全省首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左右。
●开行“中欧班列”和“整船出海”泉州至俄罗斯远东航线,获批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获批发行政府新增债券267.7亿元,发行规模、支出效率均居全省第一。
●全市实际使用外资增长90%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2.3%,推广扩容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市场采购额超570亿元、增长24%,晋江获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船首龙目】
强力攻坚 破浪前行
改革攻坚多点突破
传承弘扬“晋江经验”,全面实施28项重点改革任务。
●对中心城区实施规划建设一体化管理机制。
●新增上市企业4家,新设天使投资基金,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
●新组建城市规划设计集团、能源集团,市属国企资产总额增长21%、突破3000亿元;水务集团控股上市公司,实现泉州国企上市“零”的突破。
●建成投用政务便民服务平台、公共数据开发平台,“一网通办”比率达85%,“一趟不用跑”比率达92%。整合“一件事”集成套餐548项,基本覆盖重点领域、高频事项;持续开展“局长走流程、走基层”活动,解决痛点堵点问题716个,压缩承诺时限2220个工作日。
【强力甲板】
强基固本 协调发展
城乡发展齐头并进
实施“抓城建提品质”专项行动。分3批实施城建项目1173个,完成投资760亿元;24个重点片区开发建设加快推进。
●完成古城核心区29条街巷市政综合提升。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560个、7.9万户,基本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1.2万套,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5600套。
●全市完成征地2.1万亩,获批国家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98万亩,获批项目用地面积5.39万亩,均为全省最多;中心城区出让土地面积2576亩,为近年来最高。
●建成口袋公园157个、新增公园绿地面积121公顷;实施东海片区、“两江”沿岸及重要节点照明提升。
●兴泉铁路全线通车,国道324改线惠安黄塘段、洛江西环路双阳段顺利完工,国道324改线南安水头段、政永高速德化段、通港东街快捷化改造等项目启动建设,跨江跨海通道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创建整镇推进“五好”乡镇20个,新增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村8个,整治裸房4.2万栋,新改建供水管网1125公里。
▶完成农村公路路网建设301公里、安防工程180公里,获评全国首批“四好农村路”建设市域突出单位。
【尾桅尾帆】
聚力护航 除险促稳
安全发展更有保障
●建立平战结合疫情防控机制,“快、准、严、实、细”抓好疫情防控,做到早发现、快处置、稳经济。
●加快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打严防电信诈骗、跨境赌博、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
●持续加强食用农产品“一品一码”追溯管理,获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城市。
【水密隔舱】
暖心惠民 满载幸福
民生福祉日益改善
坚持超七成五财力投入民生,全力惠民生补短板,完成39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建成229个便民惠民利民的“党建+”邻里中心,不断提高民生品质。
●强化防返贫监测和低收入群体帮扶,脱贫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达20万元以上。
●新增卫技人员3500人、医疗床位1200张、普惠性婴幼儿托位3000个;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开展信用医保试点,持续推进先诊疗、后付费;药品和医用耗材集采价格大幅下降,按病种收付费项目达494个。
●建成投用市社会福利中心,新增养老床位超2500张。
●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1.2万个、中小学学位2.7万个,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启动中小学“5G+专递课堂”试点。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8.9万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获得国务院通报表扬。
●建立世遗“1+N”管理体系,成立文物保护中心,德化窑、永春苦寨坑窑获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新增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1个。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泉州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泉州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泉州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泉州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被转载网站、媒体、当事人若认为有侵权之处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③ 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稿费支付事宜。对于使用时未及核实的权利人,可以向本网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 如需合法使用本网站发布的拥有完全版权的稿件,也请直接与本网站接洽。联系电话:22500260,22500194。 联系邮箱:qzw@qzw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