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有约 特色专题 直播泉州 读报 美食 健康 文旅 报料 视频 图片 创客 V R 县区




您的位置: 泉州网>泉州新闻
2023-01-08 09:02:33 来源:东南早报
泉州两会期间,不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泉州文旅发展纷纷建言献策。

《泉州市文化旅游发展促进条例》落地实施引发热烈反响,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建议

活化古城铺境文化完善旅游集散中心

在西街游客服务中心感知缤纷古城

孩子们实地体验泉州非遗文化

■记者 张素萍/文 王柏峰/图

元旦起,作为全国首部促进文化旅游发展的地方性法规,《泉州市文化旅游发展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如何发挥《条例》对泉州文旅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引人关注。泉州两会期间,不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泉州文旅发展纷纷建言献策。

代表委员

在泉州两大“门户”附近 设置旅游集散中心

“泉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海丝名城,具有丰富的文旅资源和越来越高的知名度,请进来、走出去都需首先考虑交通便利性。泉州动车站、泉州晋江国际机场是泉州与外界联系的两大门户,建议在附近分设旅游集散等中心,促进泉州文旅经济发展。”泉州市人大代表、福建华达律师事务所总所主任赖忠惠认为,发展泉州文旅应当重点解决内外交通、旅游集散便利性问题,因泉州各地区、景点的旅游交通线路和游客中心设置尚未一体化布局,导致目前泉州文旅资源的点、线、面未能有效整合,发展受限。为吸引、方便更多的外地游客到泉州旅游购物,建议在泉州动车站、泉州晋江国际机场附近分设旅游集散等中心。

赖忠惠建议,在泉州动车站附近,盘活原泉州锦绣庄一带的现有土地和设施,设置泉州市第一旅游集散中心,配套设置泉州文化体验消费中心、地方特产购物中心,对外方便外地游客乘动车往返泉州旅游购物,对内在该中心配备便捷的短途交通工具,便于游客到清源山、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九日山、西湖等景点旅游。

在泉州晋江国际机场附近,盘活和平广场一带的现有土地和设施,设置泉州市第二旅游集散中心,配套闽南文化消费体验中心,以及空港免税、地方特产、运动鞋服工业产品等购物中心,对外方便外地游客乘飞机往返泉州旅游购物,对内在该中心配备便捷的短途交通工具,可便于游客到晋江安平桥、草庵、五店市、梧林传统村落、晋江经验展馆、石狮市等景点旅游参观,主要推广闽南文化和晋江经验、民营经济,大力发展工业旅游和购物游。

“在两个旅游集散中心设置泉州市域长途旅游线路,方便外地游客从动车站、机场往返泉州各县市的景点旅游购物,点、线、面有机串联。”赖忠惠表示。

创新泉州非遗展陈形式 活化古城铺境文化

农工党泉州市委员会在《关于打造文化品牌 提升古城旅游体验的建议》中介绍,泉州作为一个新兴的网红城市,旅游市场快速增长的同时,“如何深挖城市文旅资源,完善城市文旅软硬件设施,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亟待我们有更多的思考和举措”。

农工党泉州市委员会建议,从泉州优秀的“非遗”资源出发,创新非遗的展陈形式。例如,在泉州传统戏曲展演方面,可以刺桐“东方第一大港”为蓝本,融合现代舞台声光电科技,创作出短小精悍又有趣的戏剧作品,加强舞台与观众间的互动体验,让观众更有参与感。并依托泉州市非遗博物馆,在周末及节假日常态化开展非遗展演、体验、研学活动。与各级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合作,研发文创类商品,打造文创产品线上线下售卖专区,主打特色、精品文创产品,避免商品同质化。

台盟泉州市委员会提交《关于进一步活化古城铺境文化的建议》,认为铺境文化从不同角度呈现泉州文化的内核、温度与精神,是古城特色文化的润土,蕴藏着古城的人间烟火。但是,“在泉州古城的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振兴策略中,铺境文化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铺境文化在泉州古城中的多元价值并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在文旅深度融合上的潜力并未得到深度挖掘。”

因此,台盟泉州市委员会建议:将铺境文化入编文化遗产名录,将铺境文化保护开发补编入泉州文旅“十四五”《纲要》规划;有序对铺境文化进行保护开发,依托“海丝城南历史文化街区”项目,将城南片区作为铺境文化活态保护开发的重点区域;营造铺境文化良性生存空间,在铺境庙神诞等传统节庆点,组织打城戏、木偶戏、布袋戏等优秀传统戏曲进铺境社区展演,同时与铺境庙会自治组织、铺境原住居民、古城文创人员等多元人群通过“铺境庙议事厅”形式,让古城居民深刻了解铺境文化价值;擦亮古城铺境文化的品牌,设立铺境文化专门展示场所,策划推出古城铺境文化旅游路线,打造城南铺境文化IP,提高古城铺境文化热度。

部门行动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旅游服务配套

泉州市文旅局介绍,文旅系统各企事业单位通过各类宣传载体,广泛开展《条例》学习宣传,将《条例》宣传解读融入文艺演出、艺术创作、宣传展示中。同时聚焦条例要求,将抓紧配套出台一系列针对性强、市场“开口要”的文旅优惠政策措施,及时对接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实际需求。

《条例》提出完善泉州古城集散、交通换乘、信息导览等服务功能,让游客觉得方便舒服,肯留下来、住下来。“促进文旅经济发展,就要不断满足群众对品质和体验感的需求。”泉州市文旅局表示,将加快完善旅游集散服务体系、旅游标识体系、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智慧讲解、智慧导览等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建设,实现“一部手机游泉州”,实现“吃住行游购娱”高品质体验。

针对泉州非遗展演、文创产品研发等方面的建议,泉州各级文旅部门将致力于提高文旅消费水平,发展文创特色商品,丰富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供给,以便更好地满足大众旅游时代人民特色化、多层次、分众化的文旅消费需求。

活化利用文化遗产 打响海丝泉州品牌

“《条例》提出培育‘宋元中国·海丝泉州’文化旅游品牌,构建多元参与的文旅联合推广机制,有助于我们统筹安排文旅营销推广,讲好泉州故事。”泉州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将围绕“宋元中国·海丝泉州”文化旅游品牌IP,构建多元参与的文化旅游联合推广机制,策划整体营销计划,实施“四季泉州”文旅节庆营销、“爱上泉州”口碑营销传播、“宋元泉席”泉州美食推广、“世遗泉州”精品旅游线路打造等四项工程。同时,加强与主流OTA在线旅行商合作,开展专题策划,挖掘内容热点,打造网络“爆款”。

借助“6·18”“9·8”“进博会”及“四季泉州”等平台,泉州将策划落实一批文旅重大项目,重点加快“水上看泉州、夜游世遗城”、德化红旗坊、法石海丝历史街区保护和蟳埔民俗文化村等一批省市优质文旅项目建设,培育文旅新增长点。

鲤城区将依托世遗品牌的独特势能,活化利用包括铺境文化在内的丰富的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实施文旅经济大提速大发展活动年,推进“项目+”龙头带动、“数字+”新型融合,提速完善“旅游+”配套体系,力争到2025年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和旅游收入实现“双倍增”。

责任编辑:
泉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泉州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泉州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泉州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泉州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被转载网站、媒体、当事人若认为有侵权之处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③ 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稿费支付事宜。对于使用时未及核实的权利人,可以向本网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 如需合法使用本网站发布的拥有完全版权的稿件,也请直接与本网站接洽。联系电话:22500260,22500194。 联系邮箱:qzw@qzwb.com。

合作:15880996339 0595-2250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