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1月6日讯 (记者陈淑华 通讯员苏世泰 盛金聪)泉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有章可循了!记者昨日从泉州市司法局、市城管局获悉,2月1日起施行的《泉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明晰了泉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各方责任和义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依法在指定的地点分类投放生活垃圾,助力泉州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生活垃圾怎么处理?结合泉州市“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的基本分类标准,《管理办法》规定,可回收物由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采用循环利用的方式进行处理;厨余垃圾由具备相应处理条件的单位进行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有害垃圾由具备相应处理条件的单位按照规定进行处理;其他垃圾应当进行综合利用,不能综合利用的采用无害化方式处置。对农村的生活垃圾,结合泉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经验做法,《管理办法》明确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实行“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置”的模式,以“因地制宜、简单方便、经济适用”的原则做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
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硬件保障是重要基础。《管理办法》规定,由城市管理主管部门编制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并组织实施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配套建设;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收集、转运设施,老旧住宅小区在改造时将其纳入改造范围等。
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形成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管理办法》明晰生活垃圾分类的各方责任,并明确:未在指定的地点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的,由城市管理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依法处以罚款。同时,对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按规定给予表彰奖励;鼓励通过积分兑换商品、服务等奖励方式,调动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积极性等。
为早日将“新风尚”变成“新习惯”,《管理办法》还明确了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学校、新闻媒体等主体的宣传责任,要求通过全方位、常态化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增强全民垃圾分类意识,动员全社会参与垃圾分类工作。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泉州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泉州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泉州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泉州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被转载网站、媒体、当事人若认为有侵权之处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③ 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稿费支付事宜。对于使用时未及核实的权利人,可以向本网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 如需合法使用本网站发布的拥有完全版权的稿件,也请直接与本网站接洽。联系电话:22500260,22500194。 联系邮箱:qzw@qzw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