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12月27日讯(记者 林书修)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持久的发展动力和核心竞争力。一年来,泉州深入开展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动,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创新理念,坚持对标先进与因地制宜相结合,精准施策补短板、强弱项、建机制,真正让企业群众满意、让服务对象满意,巩固提升民营经济发展高地,为全市“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提供强大支撑。
数说这一年
优化营商环境提质提速
深化市场化改革
在全省率先对16项市场监管领域的许可(备案)业务试行简单变更事项“免申即办”;试点推行市场主体歇业备案制度,8月底受理并当场办结全省首家市场主体歇业备案。
提升法治化水平
今年9月,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复同意的泉州知识产权法庭和泉州国际商事法庭揭牌成立,系全省第三个知识产权法庭和全国第五个在地方设立的国际商事法庭。
推进便利化服务
推动水、电、气、网“一站式”通办。实行水电气网窗口联办以来,已累计办理1000余件。
(文字:书修 制图:剑峰 立兴)
我的行动力
市领导挂钩 专项小组推进各领域营商环境全面提升
今年以来,我市强力推动实施《泉州市贯彻落实“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优化营商环境攻坚行动方案》,通过“一领域一统筹、一指标一专班、一整改一清单、一个月一台账、一专项一活动”建立优化营商环境攻坚行动攻坚机制。
根据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细分商事制度改革、政务服务、工程领域改革、财税贸易、法治建设、创新创业创造六大领域,相应成立专项小组,各由1位市领导牵头统筹统抓,推动各个领域营商环境全面提升。18个营商环境指标全部建立工作专班,各由1位市领导亲自挂钩指导、1个市直部门主抓落实,不断加强专班专业和实战力量,精准跟踪工作进展和营商服务,以专班专人专业有效促进指标优化提升,并督促指导各县(市、区)同步抓好工作落实。
根据行动方案,我市明确营造公平公正法治环境、营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营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资环境、营造开放包容的城市人文环境五大重点任务,动员全市上下一体、同向发力,紧扣营商环境评价18个指标体系,坚持稳企保企和开放招商并举,从衡量企业全生命周期、反映投资吸引力、体现监管与服务三个维度,全面审视我市营商环境的现状,敢于直面存在的差距短板,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全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
项目在发力
项目落地一链办 企业省时省钱省心
“真不敢相信!这办事效率太高了,真是太感谢了!”今年5月17日,厦门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对市政务服务中心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的办事效率连连点赞。
这一天,该公司的厦门银行泉州分行大厦申请竣工联合验收,一窗受理,各部门分头办理相关事项。无需建设单位多头申报,各部门多头分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不动产权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在1个工作日内“四证齐发”,充分展现了泉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的“加速度”。
今年以来,市政务服务中心以企业需求和城市发展为出发点,瞄准项目全生命周期,一方面数字改革,一方面流程再造,为项目审批落地打造了功能齐全的“一窗受理、在线联办、即时协同、信息共享、集成服务”的政务超市和立体式服务,实现项目审批落地“e联审”一链办,让企业省时省钱省心,真正享受改革红利。
市政务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推行项目审批“帮办代办”“模拟审批”“台账管理”三项工作机制以来,市县两级共有703个项目签约委托“帮代办”服务,目前已完成668个;“模拟审批”推动市县两级2922个工程建设项目完成审批,777个项目提前开工,涉及项目总投资25607亿元;8个县(市、区)实现“拿地即开工”“交地即交证”,开启企业办证“直通车”模式。
我的获得感
帮扶接地气 现场解难题
车间成为政企沟通的“圆桌”,领导干部拿出诚意与姿态,推心置腹地倾听企业声音……今年7月5日,我市启动了“万名干部进万企、一企一策促发展”专项行动,万名干部下沉一线,为万家企业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
“帮扶非常接地气,当场为我们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非常给力。”谈及该专项行动,福建天电光电执行副总邱政康掩饰不住兴奋。邱政康介绍,今年上半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包括天电光电在内的不少安溪光电企业存在招工、原材料及设备采购困难,市领导带队进企业后,当场敲定进一步提升企业及所在园区与院校合作办学水平,开展“招才引智”专项行动,全力引进储备光电人才,这让企业惊喜不断。一年来,在各级干部的常态帮扶下,企业不断吸引新人才,赢来了新的机遇。“干部们俯下身急企业所急,正是泉州‘亲清营商’的生动体现。有这样的环境,我们没有理由不加足马力往前冲!”邱政康说。
记者获悉,“万名干部进万企、一企一策促发展”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截至11月底,市、县、乡三级领导干部已累计走访企业超2.5万家(次),办结企业问题近3000个,办结率约90%。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泉州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泉州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泉州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泉州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被转载网站、媒体、当事人若认为有侵权之处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③ 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稿费支付事宜。对于使用时未及核实的权利人,可以向本网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 如需合法使用本网站发布的拥有完全版权的稿件,也请直接与本网站接洽。联系电话:22500260,22500194。 联系邮箱:qzw@qzw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