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有约 特色专题 直播泉州 读报 美食 健康 文旅 报料 视频 图片 创客 V R 县区



您的位置: 泉州网>泉州新闻
2022-12-16 09:01:26 来源:东南早报
2022年11月29日,泉州传来一则好消息: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该项目包含安溪县乌龙茶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等。

■本期执行 赖小玲 林爱娥 黄东华

2022年11月29日,泉州传来一则好消息: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该项目包含安溪县乌龙茶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等。

众所周知,茶在闽南人的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从闽南民间俗语“宁可一日无米,不可一日无茶”可见一斑。而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到“琴棋书画诗酒茶”,更可见茶在闽南人生活方方面面的身影。尤其是通过长期的生活积累、演变发展、口传心授、世代相袭,闽南地区形成了一系列茶习俗,包括社交茶俗、婚姻茶俗、敬佛茶俗、丧事茶俗和斗茶茶俗等。

今天,我们就在悠悠茶香中,细细品味、探究那些历史底蕴深厚且独具闽南特色的茶习俗吧。

被一株株飘香的茶树包围的闽南古厝 (林思宏/摄)

手工摇青技艺,制作出好茶。

斗茶现场,其乐融融。

礼仪茶俗 以茶会友 以茶化干戈

宾客往来中,以茶相待,以茶会友,是闽南人世代相承的传统礼俗。闽南人老朋友相互间寒暄,往往是来这么一句:“有闲来阮厝泡茶”。

闽南人的饮茶风俗由来已久,很多人都有喝茶的习惯,有些人甚至对茶的依恋到了痴迷的地步,不可一日无茶。在闽南地区有这么一种说法:“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全身疏通;一天三盅,雷打不动。”在安溪,还流传着“早上喝碗铁观音,不用医生开药方;晚上喝碗铁观音,一天劳累全扫光;三天连喝铁观音,鸡鸭鱼肉也不香”的俗语。

说到闽南人的热情好客时,总也离不开一个“茶”字,因为“闽南人真好客,入门就泡茶”。茶所传递的不仅是茶香,也不仅是味蕾上的享受,它更像是一条纽带一座桥梁,连接起闽南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在陈拱老先生主编的《安溪民俗文化》中,安溪文化人李启厚就写道:“只要你到安溪来做客,主人必定会拿出珍藏的上好茶叶,点起炉火,烹起茶来,品饮一番,‘未讲天下事,先品观音茶’。”

在闽南人家中,几乎家家户户都备有“烹茶四宝”(即电磁炉或“随手泡”、开水壶、紫砂壶或小盖碗、公道杯及小茶杯)和各色茶叶,而请客人喝茶是待客的最基本内容。

茶能联谊,还能化解矛盾。谁与谁有纠纷了,就请来喝杯茶。只要双方把茶杯一端,就表明双方愿意坐在一起“化干戈为玉帛”,正所谓“茶杯一端是好友”。

婚礼敬茶是闽南人从古至今就有的传统文化,又称作“改口茶”。(杨霖/摄)

在献茶汤、敬茶祖后,安溪的新婚夫妻会共同栽下茶苗,也种下共同奋斗的心愿。

婚姻茶俗 以茶做媒 以茶盟誓

“食恁一杯茶,互恁年底生双个。”“喝茶吃甜,嘛年生双生。”在泉州人的婚宴上,新娘子敬完茶后,宾朋就会送上这样的祝福语。

在泉州婚宴中,新郎新娘按席敬茶,此礼叫“呷新娘茶”,也就是“见面茶”,意思是与新娘谋得一面熟,又为了助兴,产生许多“婚俗茶谚”,俗称“念四句”。

据民俗专家介绍,在闽台地区,婚宴上“呷新娘茶”已流传上千年。闽台地区饮茶之风盛行,男女订婚也习惯用茶礼。传统婚礼的整个过程中都有茶的存在。“吃茶”成为男女求爱的别称。而订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定茶”、同房时的“合茶”,俗称传统婚姻中的“三茶”。

在安溪,男方于婚期前有“办盘”的习俗,礼品除鸡酒之外,往往还要加上本地产的上好茶。新郎新娘开始新的幸福生活,要拜谒公婆长辈并敬茶;婚后“对月”,娘家要有一件“带青”的礼物,新娘带回的往往是精选出的肥壮茶苗。这个风俗延续至今。

据安溪县文化馆馆长王铭芬介绍,安溪县志有记载,早在明清时期,随着茶业的兴盛,茶就以一种特殊意义和特殊形式融入婚俗。男女青年或于茶园或于山间,以茶歌调对歌,表达爱意。如今的大坪、西坪、虎邱等地还保持着这一传统——褒山歌。民间之所以如此时兴茶礼,是因为茶树是缔结同心、至死不移的象征。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古人结婚以茶为礼,取其“不移志”之意,现如今的婚礼也由茶做媒。

祈茶福,盼丰收。(陈亚东/摄)

茶文化贯穿于安溪人的结婚仪式中

敬佛茶俗 以茶敬奉 以茶祈福

在泉州有一传统习俗,每逢农历初一和十五,会以三杯清茶敬天公;在重大民俗节日,也会以茶敬奉,以茶祈福。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我都会起个大早,焚香净身,在太阳未上山、晨露犹存之际,往自家门前的水井汲取清水,起火烹煮,泡上三杯浓香醇厚的铁观音茶水,连同供品摆放在大厅正中的八仙桌上,敬‘天公’,为家人祈福。”家住安溪的黄阿伯说。

泉州人做六十岁以上大寿时,有的会选定良辰吉日“敬天公”,坛上也必摆三杯茶水,门柱上一般会贴上“清香清茶清果品,谢天谢地谢神祇”“一炷清香通帝座,三杯清茶敬神明”的对联。

在行拜师礼时,徒弟会给师父敬奉一杯茶。

奉茶,是闽南人的“礼数” 。

丧事茶俗 以茶谢礼 以茶寄怀

在闽南,丧葬礼仪也有茶俗。无论是繁华的城镇,还是偏远的山区,在亲戚奔丧、堂亲送丧、朋友同事探丧时,主事的“亲堂”,都会向来客敬上清茶一杯。客人也必饮杯茶,吃点甜品,除了一般的礼节之外,更表示饮茶品甜,辟邪气、讨吉利,此俗一直延续至今。

每年清明时节,后辈上坟扫墓跪拜先祖,也要敬奉清茶三杯。清末著名诗人、茶商林鹤年在《福雅堂诗钞》中曾记述,因“经年未登先观察坟茔,于弟侄还乡跪香致虔泣”时,“作供茶,一如生时”。

“后辈上坟扫墓跪拜先祖,一般都要备薯、芋之类的祭品,更要备好茶具、茶叶、开水,在跪拜先祖时,敬奉清茶三杯,表示怀念和尊敬,祈求地下祖先保佑来年‘五谷丰登’。”

另外,用茶作祭,一般有三种形式:在茶碗、茶盏中注入茶水;不煮泡,只放干茶;不放茶,久置茶壶、茶盅作为象征。

闽南人爱茶,不仅体现在茶叶上,对器皿也是相当讲究。

闽南的茶艺讲究“五境”之美,环境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

斗茶茶俗 以茶斗艺 以茶论道

我国的“茶王赛”起源于唐末五代时期,流传于福建民间,最早称为“斗茶”,又称“茗战”“点茶”“点试”,是评比茶叶质量高低的一种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活动。

安溪茶王赛是从清朝时民间斗茶开始的。每逢新茶登场时节,茶农都要携带各自制作的上好茶叶聚在一起,由评茶师主持赛事,茶农参与评议,从“形、色、香、韵”诸方面细细品评,孰优孰劣当场判定。评定完毕,被评为“茶王”的,会觉得荣耀无比。

随着近年来安溪茶叶小包装的应用及贮存技术的发展,如今在安溪乃至整个闽南地区斗茶成风。而在普通人家,工作之余,也常会揣上一泡茶叶,邀上三五好友,斗茶、论道,其乐融融。

据说,这股斗茶之风,早已在福建的其他地方乃至广东、上海等地流行起来。

茶,在闽南,已经不仅仅是解渴的饮料,更代表了一种礼仪、一种生活情趣、一种艺术的享受。

责任编辑:
泉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泉州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泉州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泉州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泉州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被转载网站、媒体、当事人若认为有侵权之处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③ 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稿费支付事宜。对于使用时未及核实的权利人,可以向本网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 如需合法使用本网站发布的拥有完全版权的稿件,也请直接与本网站接洽。联系电话:22500260,22500194。 联系邮箱:qzw@qzwb.com。

合作:15880996339 0595-2250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