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12月1日讯 (记者石伟琴)冬季是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高发季节,老人、小孩等一些体质较弱、抵抗力较差的人群比较容易“中招”,那么流感和普通感冒有何区别,老年人应该如何防治流感?记者就此采访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吴炜景。
吴医生介绍,普通感冒俗称“伤风”,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一种类型,为病毒感染引起,可表现为打喷嚏、鼻塞、流涕、咳嗽、咽干等,严重者伴有发热、轻度畏寒、头痛,但发热程度一般不高,病程为5天至7天。而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起病急,与普通感冒不同,除了鼻塞、流涕、咳嗽等呼吸系统症状,还表现为高热及明显的全身症状,例如头痛、疲乏、食欲减退、全身肌肉酸痛等,还可出现腹痛、吐泻等消化道症状,潜伏期为1天至3天,病情也较普通感冒容易加重。
老年人、儿童、孕妇、肥胖者、有慢性基础疾病(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心脏病、糖尿病等)等人群,都是流感的高危人群,这类人群往往抵抗力较弱,容易罹患流感,因此,上述高危人群若罹患流感,建议及时就医,避免加重。
那么流感应该如何预防?吴医生建议,在预防之前,要先了解流感的传播途径,主要为飞沫传播(例如打喷嚏、咳嗽等)、接触传播、密闭空间的气溶胶传播。预防流感的最好办法,就是每年提前接种流感疫苗,此外要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环境通风、保持社交距离、学会咳嗽礼仪;作息和三餐规律,补充充足的水分和维生素;保持日常运动,以增强体质,例如散步、慢跑等。
日常生活中,有些老人会自行购买三九感冒灵、连花清瘟颗粒等药物预防流感,吴医生认为,这类中成药目前没有提示有预防的功效。若怀疑患流感,最好能经医生诊断、辨证之后再服用药物,既能达到治疗的效果,又能减少不必要的副作用。如果要备药,可备退热药、止咳化痰药、中成药冲剂等,但大部分为处方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泉州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泉州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泉州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泉州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被转载网站、媒体、当事人若认为有侵权之处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③ 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稿费支付事宜。对于使用时未及核实的权利人,可以向本网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 如需合法使用本网站发布的拥有完全版权的稿件,也请直接与本网站接洽。联系电话:22500260,22500194。 联系邮箱:qzw@qzw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