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波十八载 甘做“星孩”引路人
陈美蓉为“星孩”公益事业奔走18年
泉州网11月24日讯(记者 许奕梅 通讯员 王卓楠/文 受访者供图)在泉州市区东湖街道凤山社区的聚星缘公益咖啡吧里,有一家特殊的菜鸟驿站,里面的员工都是心智障碍群体。此地也是大龄自闭症群体的辅助性就业基地,由泉州北斗星自闭症儿童培训中心创办人陈美蓉发起成立,为全省首家。陈美蓉在创办公益咖啡吧一年后,尝试拓展快递配送业务,为自闭症群体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今年“双11”,这里的“星青年”在老师、志愿者的协助下,最高峰时一日处理快递上千件。
今日,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联合东南早报,为陈美蓉多年来对心智障碍青少年康复和辅助性就业所做的努力颁发天天正能量特别奖,并奖励其1万元正能量奖金。
小辉(右)对配送工作已熟练上手
她为自闭症群体公益奔走18年
“很惊喜,想不到弟弟还会做快递配送工作。”在菜鸟驿站,姐姐看到22岁的弟弟小辉(化名)熟练地完成快件的登记、入库、配送工作,很是开心。
心智障碍“星青年”小辉来自南平,曾上过特教学校,但表达沟通能力较差。去年年底,早报首次报道针对自闭症青年辅助性就业的菜鸟驿站正式营业的消息。看到报道后,小辉来到驿站工作。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实践,原本不说话的小辉变得开朗许多,会回应别人的问答,努力工作的他成了团队里工资最高的“星青年”。姐姐说弟弟以前去哪里都要人陪,现在可以独立上下班,也会表达自己的需求。每次领到工资,小辉就会开心地去买自己想吃的东西,他还期待着领到11月工资后去买一部新手机。
“作为‘星孩’的母亲,我一直在思考他们需要什么、能做什么。”谈到创办公益咖啡吧、设立驿站的初衷,陈美蓉这样说。她的一对双胞胎儿子也是自闭症青年,今年已24岁。2004年,陈美蓉出资开办了泉州首家自闭症儿童培训机构——北斗星自闭症儿童培训中心,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得到专业的康复训练,也能帮助更多有自闭症孩子的家庭。此后,陈美蓉走上了为泉州自闭症儿童康复而努力的公益道路。作为国家心理咨询师,她参加ABA教师培训和各类自闭症教育NGO会议,与自闭症患儿家长分享经验。至今,她已累计帮助过2000多名自闭症儿童和青少年。
在通过爱心众筹成立的公益咖啡吧里,16岁以上心智障碍群体可在此工作并接受康复训练,获取相应劳动报酬。目前,有十多名“星青年”到咖啡吧工作。通过老师们的指导,他们逐渐掌握点单、端盘等服务技能和饮品制作,还拓展了社区果蔬配送业务。陈美蓉发现,自闭症青少年能适应分类、配送等重复性工作。去年10月底,她开始发展菜鸟驿站,由老师们先接受专业培训,再辅助“星青年”完成配送操作。
“双11”期间,志愿者帮“星青年”一起配送。
摸索拓展“星青年”就业渠道
“‘双11’期间,孩子们每天忙到脚软,但他们都很满足。”陈美蓉每天都通过朋友圈分享着“星青年”的工作画面。在她眼里,孩子们的工作很不容易,但他们都很努力。看他们每天进步,每天都充满惊喜。
陈美蓉说,目前15名“星青年”员工都能胜任驿站快递配送工作,由5名老师协助配合。员工收入包括咖啡吧营业收入分配和驿站配送激励金,根据工作时长分配,月收入在600元到1000元不等。未来,希望孩子们可以拿到2000元以上的收入。
对于正常孩子来说很容易学会的事情,在自闭症青少年这里要一遍遍地教。陈美蓉说,最初他们分拣、录入快件和送件都要由老师和家长陪同协助,现在都能独立送件了,范围也逐步扩大,包括驿站所在小区一、二期的住宅单元和商户,泉州少林寺等。今年“双11”期间,驿站配送也达到高峰期,最多一天里收发快递上千件。
和外界接触有利于大龄自闭症患者的康复训练,进一步提升劳动和社交技能。“星青年”掌握就业技能,凭劳动赚钱,这让家长们备受鼓舞。有的家长会主动来做志愿者陪送件。小辉的姐姐说,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努力,让像小辉这样的“星青年”有机会掌握生存技能,独立生存。
这几年,陈美蓉不断摸索大龄自闭症等障碍人士职业培训及辅助性就业,培训中心现已引进10多个自闭症儿童及青少年康复教育项目,如公益书屋、咖啡吧、菜鸟驿站等都在运作中。“很感谢天天正能量和早报关注我们,让‘星青年’今后有更多可能。”陈美蓉说,获奖后将用奖金为就业基地添置一些设备;给孩子们放个假,周末一起出游;还想筹划和相关部门合作开展“星青年”快递配送技能培训,摸索与物流公司合作,拓展“星青年”的就业渠道。
陈美蓉想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总之就是想让“星青年”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双手实现自我价值、融入社会,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颁奖词
她是“星青年”菜鸟驿站发起人,也是“星青年”的引路人。
登记、入库、配送,她从这些重复的琐事里看到他们的闪光点。
创办农庄、书屋、咖啡吧驿站,她尽自己所能助他们自力更生。
授人以渔,她帮“星青年”实现自我价值。
愿他们继续努力发光,照亮自己和更多人的人生。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泉州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泉州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泉州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泉州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被转载网站、媒体、当事人若认为有侵权之处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③ 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稿费支付事宜。对于使用时未及核实的权利人,可以向本网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 如需合法使用本网站发布的拥有完全版权的稿件,也请直接与本网站接洽。联系电话:22500260,22500194。 联系邮箱:qzw@qzw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