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匠心做花灯
泉州网11月17日讯(记者 龚翠玲 曾聪虹 通讯员 潘美霖 蔡国清 文/图)蟳埔女头饰制作、俞家棍、舞龙舞狮、闽南花灯、木偶……你了解这些非遗项目吗?你有没有参与过?可喜的是,如今这些非遗项目纷纷走进泉州各中小学的课后服务,学生们在学校就能零距离与这些非遗项目亲密接触,并向非遗传承人、从艺人“拜师”学习。这样的课后服务,不仅让学生们学到全新的技能,更推动了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
认真操练俞家棍
刚柔并济的俞家棍
看,随着音乐的节拍,小学生们喊着响亮的口号,把棍子舞得虎虎生风,一招一式彰显武术的神韵气度,个个都像武术行家。看,他们时而屏气凝神、运足内气、单棍出击、铿锵有力,时而姿势优雅、刚柔并济,一招一式无不体现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自从俞家棍传习进入洛江区河市中心小学以来,很多学生被其魅力吸引,纷纷加入其中。
目前,学校课后服务中俞家棍课程的学生参与率达30%(242人)。活动不但丰富了同学们的学习生活,锻炼了身体,强健了体魄,还在潜移默化中给同学们带来了爱国爱乡及武德的熏陶,收获了丰硕的成果。该校的学生多次参加国际南少林武术邀请赛,华夏俞大猷武术大赛,泉州市第十一届运动会武术比赛,屡获佳绩。
仔细做好簪花围
特色鲜明的簪花围
分发、束发、盘头、插花、定型……在丰泽区临海小学,每周三的课后服务课堂上,孩子们都会认真地跟着老师一步一步地制作蟳埔女头饰。虽然她们的动作还略显稚嫩,但脸上满是难以掩饰的兴奋。出乎人意料的是,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竟然能在20分钟左右就盘完一个蟳埔女的传统头饰“簪花围”。
近年来,临海小学不断探索课后服务模式,设置了丰富的课后服务活动。除常规的体育、艺术、科技等兴趣班外,学校因地制宜,挖掘地方优势和资源,推出了以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的蟳埔女头饰制作班,并聘请了社区有蟳埔女头饰制作经验和专长的人担任校外辅导员,每周三定期到学校上课。在头饰制作的培训过程中,束发、盘发、插花等操作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陶冶了审美情趣,更让传承优秀非遗文化以劳动教育的形式在校园内全面铺开。学校因“蟳埔女头饰制作”特色还曾被确认为“第二批全国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齐心协力舞香龙
活灵活现的舞香龙
一条用稻草绑制而成的“草龙”,身上插满贡香,随着晋江市东石镇型厝小学八九个学生手里“指挥棒”的舞动,“香龙”开始了时而追逐绣球蜿蜒前行,时而盘踞逗弄绣球的精彩表演,生动有趣,活灵活现。据悉,晋江市东石镇梅峰村型厝自然村历来有“舞香龙”的民俗。古人基于“以龙治水,以火祛邪”的美好愿景发起此项活动并流传至今,是泉州、晋江两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记者了解到,型厝小学早已将本地的“非遗文化”——舞香龙融入课后服务课堂之中。每周四下午课后服务时段,香龙队的学员们都会在民俗专家的指导下开展舞香龙训练。为了让同学们能舞动香龙,村里的非遗传承人将香龙按比例缩小,让他们能轻松举起来。不仅如此,型厝小学还开设了舞香龙特色文化校本课程,投建了香龙文化展厅,让学生们能够在文化展厅中,了解舞香龙的历史文化、表演形式等等,让学生们在感受非遗独特魅力的同时,也让非遗在保护和传承中绽放光彩。
课后服务百花齐放
记者了解到,2022年秋季起,泉州市教育局推动课后服务提质增效,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全覆盖推行“5+2”模式基础上,再全覆盖深化实行“2+N”模式(“2”即作业辅导和体育活动2项基本服务),“N”即学校结合优势特色、学生需求开展科普、文艺、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等拓展服务;其中全市城区实现“2+3”(2项基本服务+3项拓展服务)课后服务模式的学校达90%以上。
目前,全市各地各校的课后服务丰富多彩,百花齐放。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晋江市、永春县、德化县等利用本地文化资源,汇集民间艺人、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引入木偶、泉州讲古、闽南花灯、南音、纸织画、白鹤拳、俞家棍、妆糕人、美陶等项目,打造非遗进校园品牌。其中丰泽区不少学校课后服务课程都有非遗项目,学生参与面广。如泉州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的高甲戏和南音,丰泽区第二实验小学、湖心实验小学的妆糕人,西湖小学和丰泽区第七中心小学的提线木偶,剑影实验学校的南少林地术拳和少林罗汉拳,北峰中学的泉州讲古、花灯制作、雕刻艺术等,见龙亭实验小学的舞龙,丰盛实验小学和云谷小学的南音、拍胸舞等都洋溢着浓浓的闽南文化特色,给丰泽区教育带来一股新时代的春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泉州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泉州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泉州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泉州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被转载网站、媒体、当事人若认为有侵权之处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③ 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稿费支付事宜。对于使用时未及核实的权利人,可以向本网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 如需合法使用本网站发布的拥有完全版权的稿件,也请直接与本网站接洽。联系电话:22500260,22500194。 联系邮箱:qzw@qzw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