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10月20日讯 (记者许钹钹)“唧唧唧……”近日,在晋江九十九溪,一阵短暂而急促的鸟叫声从芦苇丛传出。在一片绿色的映衬下,一只身披棕褐色羽毛、扫着淡黄色眉纹的鸟儿引起了泉州市观鸟学会成员董帝伟的注意,他迅速按下了快门。经专家辨认,这鸟是黑眉苇莺,是在泉州发现并被正式记录的第335种鸟类。
董帝伟此前经常到晋江九十九溪监测、拍摄鸟类。他回忆,几天前,他像往常一样来到九十九溪观鸟。蹲守了一会儿,芦苇丛中一个影子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立刻按下快门捕捉。
行动敏捷的黑眉苇莺
照片中的鸟儿只比成人的拳头略大,一双黑褐色的翅膀下,通体羽毛从棕褐色转棕色、淡棕色、白色,黑色的眼睛上方点缀着淡黄褐色的眉纹。经泉州市观鸟学会和泉州市林业局专家共同辨认,这只鸟儿叫黑眉苇莺。
泉州市观鸟学会会长吴轲朝介绍,黑眉苇莺栖息在海拔9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湖泊、河流、水塘、沼泽等水域岸边的灌丛和芦苇丛中,性机警,行动敏捷,能灵巧地在芦苇茎叶间跳跃穿梭,一天中多数时间在不停地活动。
据了解,黑眉苇莺属于受国家保护的“三有”野生动物(即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价值、科学研究价值),主要以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等昆虫和昆虫的幼虫为食,繁殖于西伯利亚南部,从贝加尔湖东南部、蒙古往东到俄罗斯远东、黑龙江流域、朝鲜和日本,越冬于泰国、缅甸和中南半岛。
“目前泉州河口湿地保护区内已有多位观鸟爱好者拍摄到黑眉苇莺,因此黑眉苇莺被记录为泉州市第335种鸟类正式发布。”吴轲朝说。(本组图片由董帝伟拍摄)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泉州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泉州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泉州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泉州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被转载网站、媒体、当事人若认为有侵权之处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③ 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稿费支付事宜。对于使用时未及核实的权利人,可以向本网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 如需合法使用本网站发布的拥有完全版权的稿件,也请直接与本网站接洽。联系电话:22500260,22500194。 联系邮箱:qzw@qzw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