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医生
■泉州市儿童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 吴俊峰
■泉州市儿童医院药剂科副科长 戴云
泉州网10月19日讯(记者 许奕梅)近来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加大,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秋泻的患儿逐渐增多。日前,湖南长沙一女童受凉后出现咽痛等感冒症状,家长在自行购买止痛药、消炎药、感冒药等7种药物给孩子吃下后,孩子不但症状没有好转,还因连服多种药物出现严重肝功能损伤,需住院治疗,这一报道也冲上了微博热搜。记者从医院了解到,患者在服用药物过程中应警惕药物性肝损伤,儿童应遵医嘱合理用药,不过量服用药物,更不能和成人混用药物。
感冒后自行购药服用 精神倦怠病情反复
对于长沙女孩的遭遇,众多网友唏嘘不已,只是感冒而已,没想到自己吃药竟吃坏了肝。在泉州,8岁女孩小雅(化名)也有类似的情况。
此前,小雅感冒后出现发烧、流涕、咳嗽等症状,小雅的父母觉得去医院麻烦,就自行购买了退烧药、消炎药、止咳药给小雅服用。小雅的父母自认为中成药“副作用”少,也购买了一些搭配着给小雅服用。连着几天服药,小雅病情没有痊愈,一直反复,精神明显倦怠,小便发黄。父母想着孩子会不会有其他问题,这才带着孩子到医院检查。
经检查得知,小雅出现肝功能损伤,与重复、过量服用药物不无关系。医生让其立即停止服用可疑药物,并对症进行保肝治疗。好在小雅还没有出现肝功能衰竭,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自行服药,不但可能没对症治疗,如果剂量使用不当,还会出现肝、肾功能损伤等副作用。”泉州市儿童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吴俊峰介绍,药物肝损伤,是药物及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或机体对药物产生过敏反应对肝脏造成损害引起的肝组织损伤。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传统中药、天然药、保健品、膳食补充剂及其代谢产物乃至药物辅料都可能导致药物性肝损伤。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药物性肝病学组发表的《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中显示,已知全球有1100多种上市药物具有潜在肝毒性,常见的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抗感染药物(含抗结核药物)、抗肿瘤药物、中枢神经系统用药、心血管系统用药、代谢性疾病用药、激素类药物、某些生物制剂等。不同药物可导致相同类型肝损伤,同一种药物也可导致不同类型肝损伤。在欧美发达国家,解热镇痛药物中的对乙酰氨基酚是引起急性肝衰竭最主要的原因。
据介绍,自身免疫性肝病也可能增加患者对药物性肝损伤的易感性,特别是使慢性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风险增加。
儿童器官发育尚不健全 过量服药或致药物性肝损害
泉州市儿童医院药剂科副科长戴云介绍,肝脏是药物浓集、转化和代谢的主要器官,在药物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使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可影响和损害肝脏,造成药物性肝损害,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转氨酶水平或碱性磷酸酶水平增高,严重的可诱发黄疸、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
“对于儿童常用的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口服液,建议一日口服不超过4次,每次间隔4到6个小时,该药品为对症治疗药,连续使用不得超过3天,症状未缓解应咨询医师或药师。”戴云称,儿童器官发育尚不健全,过量服药可能致药物性肝损害。据研究,对乙酰氨基酚口服后吸收迅速,0.5小时至2小时内血药浓度达峰值,血浆蛋白结合率25%至50%,90%至95%的药物由肝脏代谢,中间代谢产物对肝脏有毒性,主要以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形式从肾脏排泄,24小时内约有3%以原形随尿排出。
复方感冒药含多种成分 应辨明病因遵医嘱用药
“复方感冒药含有多种药物成分,如自行服用感冒药等多种药物,可能存在重复用药的风险,轻则出现一般性药物不良反应,重则会引起严重药物性损害。”戴云表示,就如感冒,可分为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病因不同,治疗方案不同。药不能乱吃,处方药服用之前,要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咨询医生关于药物的用法、用量、疗程等。非处方药则要按照药品说明书或驻店药师的交代服用。对于成分不清的药物,最好不要服用。
吴俊峰指出,过量服用某种药物成分、吃药不忌口、迷信中药和民间偏方、给儿童吃成人药等不良服药方法也容易伤肝。他建议,儿童如有身体不适,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做好常规检查,查明病因和病情,以便针对孩子的个体差异合理用药。尤其是代谢能力低、营养不良、低体重、心肾功能不全的特殊群体,应该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服药期间如发现肝脏异常症状后,应马上停药,及时就医。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泉州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泉州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泉州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泉州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被转载网站、媒体、当事人若认为有侵权之处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③ 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稿费支付事宜。对于使用时未及核实的权利人,可以向本网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 如需合法使用本网站发布的拥有完全版权的稿件,也请直接与本网站接洽。联系电话:22500260,22500194。 联系邮箱:qzw@qzw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