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影像 眼界>
2022-09-23 09:12:14来源:摄影大视界微信公众号
虽然很多人说泉州是没有秋天的,但是在摄影师眼里,泉州的秋天还是有颜色的,亦是怡然自乐,或是多愁善感,今天请跟着小编一起走进摄影家们眼中的泉州秋天......

《秋月春花》陈英杰 摄于清源山

春去秋来 平分秋色

秋分 这一天

黑白分明阴阳势均

山色不浓不淡

“分”示昼夜平分之 同春分一样 

此日阳光直射地球赤道

昼夜相等 

此后白天渐短

夜晚渐长

《秋天的朝霞》 李祖耀 摄于泉州古城

《天高云淡》 谢旭东 摄于安溪县城

虽然很多人说泉州是没有秋天的

但是在摄影师眼里

泉州的秋天还是有颜色的

亦是怡然自乐

或是多愁善感

今天请跟着小编一起走进

摄影家们眼中的泉州秋天......

《秋天的晚霞》 贾福山 摄于泉州清净寺

《一日三秋》黄万成 摄于永春

《橙黄橘绿》连伟聪 摄于德化

《秋色宜人》 许晓旭 摄于滨江公园

《初秋黄昏》黄攸健 摄于洛江

今年的9月23日是秋分日,也是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秋分是农业生产上非常重要的节气,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之时。面对此时气温下降快的特点,秋忙显得格外紧张。农谚说:“秋忙秋忙,绣女也要出闺房。”“三春没有一秋忙,收到仓里才算粮。”趁着秋高气爽,农民朋友们须抓紧收割和晾晒粮食。而围绕秋忙,也形成了众多独属于秋分时节的民俗。

《丹桂飘香》 黄万成 摄于德化

《金桂飘香》 李铭炎 摄于永春

《五谷丰登》陈英杰 摄于德化

《时和年丰》 黄万成 摄于安溪

《一丛金黄》 黄万成 摄于永春

关于秋分时的物候 

古人是这样总结的

一候雷始收声

二候蛰虫坯户

三候水始涸

《秋收冬藏》陈英杰 摄于南天寺

《春华秋实》陈英杰 摄于泉州少林寺

一候雷始收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雷,二月阳中发声,八月阴中收声。”古人认为,雷是因为春天阳气上升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而收声。古人还认为,雷乃龙所为,而龙在春分时登天,秋分时潜渊,所以春分雷乃发声,秋分雷始收声。

《秋风落叶》陈英杰 摄于少林寺

《秋风萧瑟》陈清云 摄于德化

二候蛰虫坯户。坯,指细泥,引申为用细泥堵塞。说的是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堵起来以防寒气侵入。实际上,蛰虫们并不会突然之间就完全封闭门户,而是把洞穴垒得结实一些,将洞口适当封闭一部分,等到天气再冷些时才封堵洞口安全越冬,宣告“闲虫勿进”。

《枫桥夜泊》陈英杰 摄于洛阳桥

《秋水共长天一色》郑宗娟 摄于安平桥

三候水始涸。《礼记》注曰:“水,本气之所为。春夏气至故长,秋冬气返故涸也。”是说此时由于天气干燥,空气中水气少,降雨量大幅度减少,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也会逐渐变少,一些沼泽和水洼便处于干涸之中。

《秋天颜色》施惠清 摄于泉港

邂逅泉州的秋天

《丹枫迎秋》王宏亮 摄于清源山

秋叶被风吹拂着脸庞 

看漫山遍野红黄绿相间 

一抹时光定格在清源山的初秋

《邂逅秋天》徐荣军 摄于清源山

《层林尽染》郭清海 摄于清源山

清源山真的是的每一处地方,都能给人百转千回的意外。(郭清海 摄)

《叠翠流金》王沧海 摄于清源山

泉州母亲山清源山 

离尘不离城远烦不远烟 

若得一日闲山中品千年

真是秋天摄影的最好推荐地

《天湖秋色》陈英杰 摄于清源山

责任编辑:
泉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泉州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泉州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泉州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泉州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被转载网站、媒体、当事人若认为有侵权之处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③ 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稿费支付事宜。对于使用时未及核实的权利人,可以向本网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 如需合法使用本网站发布的拥有完全版权的稿件,也请直接与本网站接洽。联系电话:22500260,22500194。 联系邮箱:qzw@qzw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