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有约 特色专题 直播泉州 读报 美食 健康 文旅 报料 视频 图片 创客 V R 县区



您的位置: 泉州网>泉州新闻
2022-08-03 08:31:08 来源:泉州晚报
昨日上午,住建部在北京举办《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示范案例(第一辑)》新书发布会,由泉州古城办报送的金鱼巷微改造项目和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传承项目入选。

住建部发布《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示范案例(第一辑)》新书

改造后的金鱼巷迎来众多游客 (陈小阳 摄)

泉州网8月3日讯 (记者王金植 殷斯麒 实习生 钱安宁 通讯员曾世彬)昨日上午,住建部在北京举办《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示范案例(第一辑)》新书发布会,由泉州古城办报送的金鱼巷微改造项目和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传承项目入选,其中金鱼巷被评为街区综合类示范项目,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被评为街区活化类示范项目。

2017年,泉州市被住建部列为第二批全国“生态修复 城市修补”试点城市,金鱼巷微改造项目和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传承项目为“生态修复 城市修补”试点项目。这两个项目已分别获得“2019—2020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奖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创新专项”一等奖和二等奖。此次又入选全国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示范案例,这是继之前获得学术界认可后,再次得到主管部门的认可。

住建部科技委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专业委员会及评审专家认为,金鱼巷微改造项目在整体保护示范、人居环境改善示范、活化利用示范、创新技术方法和公共参与管理等5个方面都具有借鉴意义,在保护传承方面具有综合示范作用。金鱼巷微改造项目在维持原住民生活形态的前提下,坚持“微干扰、低冲击”的原则,以实现“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目标,以“绣花针功夫”优化街巷风貌,通过精细化布局改善居住环境。通过制定街巷管理办法和街巷公约,实现政府和居民共同管理、维护街巷环境的积极局面。在保证建筑安全性的前提下,探索了紧密排布市政管网布置方式,为古城背街小巷市政设施改造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经验。

专家认为,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传承项目在活化利用类方面值得推荐,做到了精准指引。泉州市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传承项目创新性地从传统“一层皮”式整治向街区纵深进行延伸,从建筑立面延伸至房屋,从街巷延伸至院落,从空间环境改善延伸到街道消防、排污、交通等一系列功能的完善与整治,以“绣花”功夫推动街巷微更新,切实提升老城居民的人居生活品质。同时,合理活化利用老建筑,推动街区业态升级,为街区注入持续的生命力,做到“见人见物见生活”,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红砖深巷,曲径通幽,骑楼、石板上雕刻着活灵活现的图案。错落的几处古民居通透开阔,沿街巷开设的文创店、饮品店也不觉突兀……行走在泉州古城的金鱼巷、中山路,踩着灰白的石板路,体验“老泉州”的生活日常,成为很多来泉游客难忘的记忆。

责任编辑:
泉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泉州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泉州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泉州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泉州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被转载网站、媒体、当事人若认为有侵权之处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③ 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稿费支付事宜。对于使用时未及核实的权利人,可以向本网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 如需合法使用本网站发布的拥有完全版权的稿件,也请直接与本网站接洽。联系电话:22500260,22500194。 联系邮箱:qzw@qzwb.com。

合作:15880996339 0595-2250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