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于里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现实生活中,养宠物愈发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家里的猫猫狗狗成为很多市民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近日,本社东南早报报道了一些市民养的另类宠物——除了猫、狗、鸟、观赏鱼等传统宠物以外的动物,譬如蛇、蜘蛛、蚂蚁、蝎子、蜥蜴等。这些另类宠物也称为“异宠”。最近几年,养异宠的人家越来越多,但人们对异宠潜藏的种种风险却缺乏足够的了解,遑论防范。
我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宠物消费市场之一。《2021年中国宠物内容价值研究白皮书》显示,我国宠物数量及养宠人数持续增长,2020年我国宠物经济规模接近3000亿元。除了猫狗等传统宠物以外,异宠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异宠中鸟类、爬行类和兔子类均占到9%,啮齿类和两栖类相对更稀有,占比分别为6%和4%。而在社交媒体上,异宠内容受关注度逐渐上升,在萌宠内容热度中占比在5%—15%之间。
也就是说,把蛇、蜘蛛、蚂蚁、蝎子、蜥蜴等当宠物的人家越来越多。养异宠的人,更多是出于新奇、追求个性的心理,好像养个不一样的宠物就能显得与众不同。卖异宠的人,是因为有利可图。譬如有些相对珍稀的异宠,几次转手单只的价格就可以增加几百元到几万元不等。巨大的利润鼓动越来越多人加入异宠市场。
表面上看,养宠物是个人权益,养异宠也一样。殊不知,人类驯养猫狗的历史长达万年,但人们对一些异宠的驯养时间太过短暂,这也就意味着它可能潜藏着种种巨大的风险,会带来种种伤害,人们不得不提高警惕、加强防范。
养异宠,首先可能对野生动物带来伤害。很多异宠类动物属于非原产于我国的境外动物,对异宠的追捧,使活体野生动物的非法贸易日渐猖獗。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惊人事实是:全球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非法贸易,已成为仅次于军火、毒品的第三大走私行业。大肆猎杀野生动物、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不仅会打破生态系统平衡,也成为生物多样性下降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而一些人养的异宠,事实上是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非法猎捕、杀害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已经触犯法律,有入刑的风险。
养异宠,还可能对本土环境造成破坏。作为外来物种,异宠进入国内可能会对国内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比如绿鬣蜥已经在我国台湾地区泛滥成灾。而据东南早报报道,泉州也有市民养绿鬣蜥,这已经违反我国相关法律规定。
异宠“凶猛”,更会对人体造成直接的伤害。对于养宠人来说,异宠多为野生动物,其携带未知病毒、细菌、真菌的风险很高。一些异宠爱好者,长期跟异宠“住”在一起,个别极端者甚至抱着异宠入睡,加大了感染病毒和细菌的概率。异宠还会对他人造成伤害。在本社的报道中,泉州已经发生过多起异宠“越狱”事件,比如天台惊现蟒蛇、停车场内鳄鱼闲逛。一旦这些凶猛的异宠伤人,后果不堪设想。
这么说,倒也不是说异宠就要“一刀切”杜绝,而是提醒养异宠的家庭务必注意防范风险。一方面得懂法,养异宠时一定要确保异宠是国家允许饲养的,或者国家没有明令禁止饲养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千万不能碰。另一方面就是得懂“理”,要养异宠就得成为半个异宠专家,熟悉异宠的种种特性——是否为入侵物种、是否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是否会对他人造成伤害,把各种风险降到最低。千万不要出于一时新奇,就随便从非法渠道购买异宠,否则一不小心可能就害人害己,甚至还可能锒铛入狱。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泉州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泉州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泉州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泉州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被转载网站、媒体、当事人若认为有侵权之处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③ 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稿费支付事宜。对于使用时未及核实的权利人,可以向本网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 如需合法使用本网站发布的拥有完全版权的稿件,也请直接与本网站接洽。联系电话:22500260,22500194。 联系邮箱:qzw@qzw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