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有约 特色专题 直播泉州 读报 美食 健康 文旅 报料 视频 图片 创客 V R 县区



2022-06-24 09:13:11 来源:泉州晚报

□本期主持:郑运钟

主持人:2022年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首次突破千万大关,达到了1076万,同比增加167万,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找工作时将遇到更多挑战。新形势之下,大学生就业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本期嘉宾给出了各自的建议。

本期嘉宾:王志顺 刘天放 戴先任

切忌“病急乱投医”

□王志顺(职员)

站在为人子女角度,如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并为父母减轻经济压力和精神负担,都想尽快找到合适的工作。然而,严峻的就业形势之下,就会让很多大学生希望自己能多学一份技能、多考一张证书,以便多一个就业的资本。

但一些不法分子正是看准了毕业生的这一心理,盯上大学毕业生就业这块“大蛋糕”,设置层层套路,引诱大学生报名各种培训,骗取钱财。因此,对大学毕业生来说,无论是基于为自己增加就业“筹码”考虑,还是想尽快报答父母养育之恩,都应在求职、择业时切忌“病急乱投医。”

具体而言,就是要做到以下四点。

一是不要被网络上那些宣称什么“视频制作,软件编程,包教包会”“兼职招聘,内推实习,直达名企”之类的网络培训和招聘广告所迷惑;二是克服浮躁虚荣心理,不能看同校毕业生或亲朋好友家的孩子大学毕业后有的很快就找到工作了,便乱了心神,慌了手脚,也不要认为不尽快找到工作有失自己颜面、对不起“江东父老”等;三是,要清醒地认识到,用人单位招录人才不光是看学历、各种证书的“含金量”,还要在面试环节考察应聘者随机应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四是,与其随波逐流,把时间精力财力都花在那些网上都有可能搜索到的技能知识培训上,不如尊重自己的内心,稳扎稳打,稳步前进。

不妨“先就业再择业”

□刘天放(大学教师)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从国家到地方再到高校,各项帮扶政策陆续出台。从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座谈会召开,要求着力通过稳市场主体来稳增长保就业保基本民生,到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进一步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举措,力争确保2022年全年完成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的目标。

各方积极为高校毕业生开拓就业渠道的同时,毕业生本身也要变得积极主动。事实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主要集中在大城市,而对中小城市乃至农村来说,尚有不小的就业空间。因此,认清形势,增强信心仅是一个方面,而另一方面,减少观望,先就业再择业;更新观念,理性择业,显然是现实所需。

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式灵活多样,无论是自主择业、灵活就业,还是休学创业、慢就业、错峰就业、出国深造等都是选择。只要选择得当,还是能最终找到自己的位置。尤其是,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最好不要“挑肥拣瘦”,“先就业再择业”才符合实际,既能保证生存问题,也为整体就业减压,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在各方全力以赴,为高校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的同时,毕业生也要更新就业观,做好自己,理性择业。其实,“先就业再择业”并不是疫情下的选择,也该作为常态,尤其是对广大毕业生来说,面对“就业难”就该更现实一些。观望等待,犹豫不决,无疑将错过本该就业的好时机。

净化就业服务市场

□戴先任(职业撰稿人)

令人担忧的是,目前的就业服务市场良莠不齐,而且,线上线下都存在不少乱象。如:一些求职服务机构在推销时进行虚假宣传,声称可以为毕业生提供直聘的机会,实际上并不能兑现自己的承诺;一些就业服务机构欠缺相应资质,难以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求职服务,却收取高昂费用,或诱导办理培训贷款;还有一些企业内部人员与求职服务机构私下达成交易,进行违法分成。种种乱象给大学生就业设置了重重陷阱,侵犯求职者的合法权益,属于典型的违法行为。

当务之急,就是净化就业服务市场,更好满足求职者的求职需求。

一方面,要能规范与完善就业服务市场,如需要监管部门加大对求职服务机构的监管,要能明确相应资质,对于进行虚假宣传、涉嫌欺骗求职者的无良就业服务机构,要能依法依规予以惩治。同时,还要畅通投诉渠道,维护求职者的合法权益。并最终倒逼就业服务机构提升自身服务水平。

同时,对于求职的大学生来说,也要增强防范意识、维权意识,选择求职服务时,要选择正规的就业服务机构合作,签订正规的合同,当自身权益受损时,要依法维权、正确维权。求职大学生也要理性消费,前程是靠自身的努力脚踏实地争取来的,要避免过度依赖就业服务,对于那些说得天花乱坠的就业服务机构,更要保持必要的警惕。当然,学校也应组织开展法治宣传,强化学生的反诈意识,并做好学生就业的跟踪指导工作。

责任编辑:
泉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泉州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泉州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泉州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泉州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被转载网站、媒体、当事人若认为有侵权之处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③ 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稿费支付事宜。对于使用时未及核实的权利人,可以向本网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 如需合法使用本网站发布的拥有完全版权的稿件,也请直接与本网站接洽。联系电话:22500260,22500194。 联系邮箱:qzw@qzwb.com。

合作:15880996339 0595-22500230